第8章 脾胃論譯注 卷上 (7)(1 / 2)

《陰陽應象大論》說:“人體有五髒, 化生五髒之氣,而產生喜、怒、悲、憂、恐五種情誌。喜怒等情誌,可以傷氣,寒暑等邪氣,可以傷形,突然大怒,可傷陰氣,突然大喜,可傷陽氣。若氣機逆亂上行,充滿經脈,可致形氣相失。喜怒不節,寒暑過度,則生命不能強固。”

《玉機真臓論》曰:“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3]。” (重強:王冰注:“重,謂臓氣重迭。強,謂氣不和順”。脾弱胃強,氣不和順。)

《玉機真髒論》說:“脾脈太過則使人四肢不能舉動;脾脈不及則使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又《通評虛實論》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又,《通評虛實論》說:“頭痛耳鳴、九竅不通利,是因為腸道痞塞,脈道阻滯所致。”

《調經論》曰:“形有餘則腹脹,涇溲[4](涇溲:大小便。)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調經論》說:“形(脾)有餘則腹脹滿,大小便不利;形(脾)不足則四肢不能運動。”

又,《氣交變大論》曰:“歲土[1](歲土:歲運濕土當令。)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2]、(清厥:兩足逆冷。)意不樂,體重煩冤[3],(煩冤:煩躁鬱悶。)甚則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4],(瘈:手足抽動。)腳下痛,飲發[5],(飲發:痰飲發作。)中滿食減,四肢不舉。”

又,《氣交變大論》說:“土運太過之年,雨濕流行,土勝腎水受邪民病腹痛,四肢清冷厥逆,精神不快,身體沉重,心中煩悶不暢,嚴重的肌肉萎縮,下肢痿弱不能運動,手足易抽動,腳下痛,痰飲病發,中焦脹滿,飲食減少,四肢不能舉動。”

又雲,“歲土不及,風乃大行,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6],(繇復:吳崑注:“動搖反復也”。)肌肉目閏酸[7],(肌肉目閏酸:肌肉動掣痠痛。)善怒。”

又說,“土運不及之年,土虛木勝,風氣流行,可出現吐瀉交作,身體沉重,腹痛,筋骨反複搖動,肌肉動掣酸痛,善怒等。”

又雲,“鹹病寒中,復則收政[8](復則收政:秋季主事的節令稱作收獲的政令。因爲“歲土不及”,導致“風乃大行”,爲了報復木氣過旺,則金氣嚴峻。)嚴峻,胸脇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9],(蟲食甘黃:蟲食,蟲積侵蝕;甘黃,肌膚乾瘦萎黃。)氣客於脾,民食少失味。”

又說,“人們都患中寒之病。土虛則金氣來複,秋金收氣嚴峻,出現胸脅暴痛,牽引及小腹,易歎息,蟲積,肌膚幹瘦萎黃,邪氣客犯脾土,民病食少而無味。”

又雲,“土不及,四維有埃,潤澤之化不行,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10]。(春有鳴條鼓拆之政:鳴條,春風和暢吹拂柳條; 鼓拆,發動開裂,指萬物從種子鼓裂萌芽。全句指春令中微風吹拂柳條,萬物生發的景象。)四維發振拉飄騰[11](振拉飄騰:形容大風損折之力與動蕩之勢。)之變,則秋有肅殺霖淫[12](霖淫:淫雨不斷的意思。)之復,其眚[13](眚:狊犺ě狀犵音“省”,災害。)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又說,“土運不及的,如果四季有埃雲,潤澤的正常生化之氣不行。春天原有的風聲和暢,萬物生發的景象,由於木氣來乘,變為大風流行損折而動蕩, 秋天則有金氣來複,出現肅殺之令流行,淫雨綿綿,四方發生災害,在人體則病生於脾,其病變內居心腹,外在於肌肉四肢。”

《五常政大論》:“土平曰備化[1],(備化:張介賓注:“土含萬物,無所不備,土生萬物,無所不化”。)不及曰卑監[2]。(卑監:土生萬物,故其位尊,今土氣不及則位卑,其臨視的職能有失。監, 臨下也,有觀察的意思。)”又雲:“其動瘍湧[3](瘍湧:瘡瘍癰疽湧生。)分潰癰腫,其發濡滯[4],(濡滯:指濕氣滯而不暢。濡,濕的意思。)其病留滿否塞,從木化[5]也,(木化:歲土不及,木勝土,故從木生化。)其病飧泄。”又雲:“土太過曰敦阜[6],(敦阜:王冰注:“敦,厚也。阜,高也。土餘,故高而厚”。)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其經足太陰陽明。”又曰:“其病腹滿,四肢不舉,邪傷脾也。”

《五常政大論》說:“土運平氣,叫做‘備化’;土運不及,叫做‘卑監’。”又說, “對人體可見瘡瘍癰疽湧生,癰腫潰破, 發生濕濁停滯而脘腹痞塞脹滿,土虛木乘而見泄瀉完穀不化。”又說,“土運太過,叫做‘敦阜’,在五味與甘、鹹、酸相應,其氣象主長夏,其經脈主足太陰和足陽明。”又說:“病變見腹滿,四肢不能抬舉,是濕邪傷脾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