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驗台上,男學子第二輪的比試仍舊在進行之中。
文類的挑選之中,典史和試貼是男學子選得最多的。
其次便是八股文和策論,八股文相對於策論的人數,又稍稍多了一點點。
策論是這幾項之中,人數最少的。
典史和試貼相對於後兩項都要簡單許多,不需要多少的見解。
隻要能夠保證格式,符合規距。
或者對此讀的多,隻要能能合題意。
基本上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隻要稍稍的對此研究,必然就會在這一項之中獲得好的名次。
八股文考校的東西便要多了許多,但是相對於策論來說還是要簡單幾分的。
策論是講得當下的時事,對這些發生的事情提出的建議或者意見。
以及對朝堂各大事情,講出自己的看法。
對當前的格局,有新的見解。
這些言論一旦提出來,得到了應用。
必然會被廣為采納,十分的適用,於當下之事。
策論也是和朝政之事,幾乎是沒有區別的。
這場不過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隻有極為少數的是在府中親自請了先生教習。
其餘的不過都是少年郎,對朝政之事本就知之甚少。
處於青春年少的年紀,又何談言論?
策論是這四項自己選擇比試項目中最難的。
所以選的男學子非常的少,因為他們不想把這種機會浪費在策論之上。
他們對策論是非常沒有把握的,所以就選擇了相對於簡單一點的。
雖說這一項是最難的,但若真的是在這一項上取得了成果。
那麼對於以後,必然是益處良多的。
策論就跟朝堂的政事聯係在了一起,仕途之中必然會得到重視。
得到有權之人,青眼有加,前途一片光明。
謝姝仍舊沒有看台上的比試,雙目依然盯著棋盤上的棋子。
上輩子,葉離作的這一篇策論,並不是在這一輪做出來的。
而是在這一輪完了之後的下一輪才作出來的。
下一輪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挑戰的對手,無論是誰都可以。
葉離當時就是被人挑戰了,才會作出這一篇策論。
葉離是不愧身為藍山書院最年輕的教書先生,是極其具有才華的。
古有七步成詩,今有葉離七步成策論。
他的策論作的十分的好,字字珠玉,層次清晰,觀念明確。
講得又義正言辭,言簡意賅,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當下時局所麵對的首要問題。
遠見的卓識,猶如一語驚醒夢中人。
搏得了滿場的喝彩。
自然也引起了在場的幾位皇子的注意。
像葉離這般才華橫溢的人,入了他們幾個的眼。
葉離自是知道自己這篇策論的反響,他本就是不願意入朝堂的。
又怎會因得了皇子的青眼,就隨意改變自己的決斷。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葉離如此年紀輕輕便做了藍山書院的先生,當然是極其會做人的。
他不可能就因此隨幾位皇子而入了朝堂。
他隻想好好的做一名教書先生,教書育人。
十分果斷的拒絕了幾位皇子的邀請,一個也沒有接受。
誰也沒有得罪,誰也沒有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