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無履行著自己的義務,享受著自己的權利。有那麼多的人碌碌無為,終其一生,但是卻也有那麼多的人,在國家有難之時挺身而出,在為著國家,為著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每個人所堅持的和所信仰的是不一樣的,沒有人能夠輕易去改變這一切。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去阻止一切悲劇的發生。在理性與感性的衝突,大義與私利的矛盾之下,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立場。
身為一名人民警察,馬山他即使貧窮,即使人微言輕,但是他還是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槍不見了之後,他一直都在尋找,用盡一切的方法,隻因為他知道,那槍可以維護正義,公平,自然也可以成為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的武器。他多次提起,槍“是不見了,不是丟了。”可見他對自己的槍的重視。保管好自己的槍,這是他作為警察的身份標識,也是他所應有的責任。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把槍的丟失會讓這麼多的人驚慌失措,直到槍聲的響起,一條人命擺在馬山的眼前,這才震撼了我們,讓我們明白,為什麼馬山要維護正義,拚死也要找回自己的槍,不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獎金,僅僅隻是為了他心中的正義,他心中的那一點點的夢想。這世界上不缺少相信正義的人,但是真正去做的,又有多少個?
周剛辦假酒廠,害得劉結巴一家人都因此而死,而周剛卻沒有因此受到任何的懲罰。劉結巴對周剛憎恨,甚至到想要殺了他,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要是隻單單是靠著這種感性來支配的話,那這個社會還會有所謂的安定可言嗎?劉結巴的做法雖然可以得到原諒,但是為了他自己報仇的私欲,李萌枉死,馬山也因為找回槍,不讓其他的人再受到傷害而死去,這難道就真的是好的嗎?難道真的隻有用這種極端的方法才能夠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嗎?不,不是的。劉結巴可以用法律的手段去製裁周剛,但是因為他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也因為他的法律意識不夠強,所以導致最後悲劇的釀成。
全片多用跟鏡頭,跟隨著主角馬山的腳步去尋找一個個他所懷疑的對象,然後一個個地排除可能,看起來更加有邏輯感,思路也會更加地清晰,讓整個過程像是案件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而整部影片都以槍為線索,從找尋槍的下落出發,給人以懸念和緊張之感。
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可是當這所謂的人情變成了扭曲的複仇之時就已經是變了質。馬山於劉結巴的對立,不是在懲罰周剛這件事上,而是在懲罰周剛的方式上有了分歧。顯然,讓周剛接受法律的製裁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用極端的方法想要殺死周剛,最終也隻會害了劉結巴自己和無辜之人,這並不是理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