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用同一封信辭職的第4個(1 / 2)

“這回終於輪到我寫辭職信了!”

彭彭打開微信,在置頂的群裏敲下這句話的時候,手都是抖的。一半是因為春節剛過氣還太冷,一半是因為,實在太激動了。

微信群有個特別有號召力的名字叫“出來出來”,本來是為了減肥創建的。群裏一共11個人,生活中並不太熟,但每在微信上聊得火熱。這個群一開始隻有個在瑜伽館認識的姑娘,大家想互相鼓勵多去練習,畢竟辦了一萬多塊錢的年卡不用白不用。結果從瑜伽歪樓到減肥,後來白領之間的流行運動突然改成跑步了,話題也就成了下班後相約夜跑,然後朋友帶朋友,群裏的人積攢到11個,就成了一個跑團。

彭彭是“出來出來”這個微信群群主endy的大學同學,本來想嚐試一下溫和的瑜伽運動才入群,結果連瑜伽館的免費試課還沒去,群裏已經沒人練瑜伽,都改跑步了。還沒見過大家的彭彭以為自己作為一個800米都不及格體育差等生沒資格混了,結果群主一聲令下,態度比能力重要,彭彭也就一咬牙留下了,從此開始每隔一兩周,跟著群裏先跑起來的那幾個人,繞著三裏屯使館區跑個三、五公裏什麼的。

像所有動力不足的微信群一樣,“出來出來”的跑步活動在半年之後就偃旗息鼓了。本來就不密集的活動,總有人因為加班、大姨媽和懶等各種理由請假,再加上每次跑步之後都大吃一頓,咬牙堅持的人也看不見身材的明顯變化,所以群活動就從線下運動逐漸變成了線上扯淡,而且不是無目的閑扯,聊的都跟工作和生活有關。

群裏一共7女4男,工作雖然不同,但大概都算得上“泛媒體圈兒”。比如群主endy是公關公司的,給快消品牌做媒體推廣;一個叫大大的75Eup的大胸姑娘是電台主播,每早上5點鍾起床上班念新聞;彭彭是雜誌編輯,做的領域號稱“生活方式”,外人看她名片一般不懂什麼叫生活方式,她自己的總結就是吃喝拉撒全包括,生活的方式簡稱生活方式。群裏其他人差不多也都在類似行業,有的是同學,有的是同事,平均年齡8歲,最大的1已經混到了總監級,最的5是endy手下的實習生。

就這麼線上線下交錯地聊了一年半,泛媒體圈兒不知不覺就感受到了媒體行業的蕭條。不是具體某家公司倒掉一下所有人沒了飯碗,而是今停一本微不足道的刊、明某個客戶把下季度廣告預算的多一半都挪到了新媒體……跟淩遲似的,沒有一口氣滅亡,但所有人都感覺到大廈將傾。

群裏第一個辭職的是endy的同事Lee。公關公司裏所有人都互稱英文名,可能一塊兒共事三年都不知道彼此中文姓甚名誰。然而Lee死扛住了就是不起英文名,奈何寫英文郵件總不能為了一個署名每次都切換到中文輸入法,他的中文名字叫李效華,寫成拚音“Liiahua”容易讓人誤解成李花,所以他就管自己叫Lee了,以姓當名,剛來的實習生總以為他是個伏地魔級別不能直呼其名的大B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