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末感言(1 / 2)

更新完第一卷,休息兩,一來是給一個緩衝的時間,二來也能對故事未來的發展做一個更好的規劃。相信讀著們從《八部》中已經看到了,我所描繪的世界,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有所謂的“設定”的世界。的確,目前大多數的網絡一開始就會拋給讀著們一個“設定”。比如寫奇幻魔法世界的,會一開始介紹自己描寫的世界中有何種何種的魔法,大陸怎樣怎樣;寫仙俠類背景的,會一開始描述升仙路上的個個台階;又或者是寫奇幻玄幻,其“設定”更是五門八類,而且門與門,類與類之間也是長短不齊,高低不一,無法比較。

這些“設定”就好像一件商品的標簽一般,能夠讓讀者第一時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商品”,我並不否認這種貼標簽的方式能夠盡快讓自己的“商品”搬上貨架,進入消費者的手中。但作為一個經曆了中國網絡“眾星璀璨”時代的讀者,十幾年前我懷著踏入新世界的激動心情在網絡中遨遊時,我和其他所有的讀者一樣認為這是一種創新,事實也證明它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極大的推動了網絡的發展,包括到了現在,它依然好用。眾網站上如超市貨架般的分門類別已無需再證這種方式。然而有趣的是,雖然“商品”一直都在供貨,但是消費者卻變了。

相信十幾年前和我一起紮在奇幻世界海洋中的讀者們,現在至少都開始奔三了吧(心塞),有的早已結婚生子(心塞),又或者真正進入了社會,開始靠自己養活自己。朝九晚五,加班出差已經成為常態的我們,又有幾人還能去享受在另一片奇幻世界中漫遊的樂趣呢?我們開始記心房租和水電,計量著工作和報酬……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變為現實中那“真實存在”的人物了吧。

我們不再關注那些我們曾經獲得無限樂趣的夢幻氣泡了。有人,以現在的眼光看,那些當初深深迷戀的奇幻世界實在是拙劣的很,就像時候的你認為肯德基是最好吃或者最想吃的東西,但你現在隻認為這是非常普通的食品或者幹脆認為它是垃圾食品而嗤之以鼻。有人,網絡這種東西就是騙騙青少年東西,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當初他們的激動有多麼幼稚。雖然我不情願,但我仍然無法反駁這種觀點,因為我走過來,它就是這樣。

或許作為“真實存在”的人物,我們已經有太多的獲得樂趣的方式了,經濟獨立的我們可以從這個真實的世界中體驗更直接,也更刺激的樂趣,這種幻想的東西實在是遠沒有燈紅酒綠中那些你能嚐道、聞到、聽到、接觸到的東西來的刺激,而這些“真實的人”也開始嘲笑這些幻想的故事,稱之為YY。或許某些網絡的過於不合理性招致了這個壞名,但我想,幻想不等於YY。

存在的必然合理,合理的就不能存在嗎?那些馬行空,夢幻迷離的世界,就不能存在嗎?

如果理性的講,從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陽係的地球出發,這些世界必然是幻想的,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是人類,除了理解認知世界的理性,更有去想象和創造的感性。就如同一座電影院中正在放映的電影《複仇者聯盟》一般,那些放映電影的機器和設備,無一不是人類科技的結晶,但是我們放映的《複仇者聯盟》卻完全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我們用真實去演繹一段虛幻,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是虛幻的,但正在看電影的人卻不這樣想,他們把自己代入電影中,成為了幻想世界的一份子。在這短暫的10分鍾裏,觀眾的大腦和熒幕中那不存在的世界進行了交互,而在這10分鍾外,我們的大腦不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嗎?

人類何嚐能完全從現實世界中獲得滿足?合理的構建和描繪,就不能在你的思維宇宙中,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嗎?

我們何嚐不能這麼做,隻是在網絡中,我們太過於執著於那些幻想的部分,卻忽略了幻想的根基。假如托尼?斯塔克的鐵衣是上帝幫他造的,假如哈利?波特生下來就會魔法,或許這樣故事可以創作的更火爆,更刺激,但卻折損了一個故事基本的東西,就是它的邏輯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