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還沒有昏庸到攻取關中這麼大事,交給一幫孩子去居中指揮。不過,諸葛銳的表現,還是引起了黃順的注意:這孩子,平日裏玩雞逗狗、上房揭瓦,看上去無惡不作,不學無術,但為人處世,還是有一套自己的手段。鍛煉鍛煉,能夠有所成長。≈l;/p≈g;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不可能瞞過人去,事實上,黃順也沒準備瞞。曹睿和司馬懿等人也不是睜眼瞎,當然看得出,這一戰雙方實力懸殊,根本沒有勝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時就在鄴城,正在試圖服曹睿看清下形勢,為曹氏長遠考慮,及時歸降。這樣,無論是曹睿還是司馬懿,都有了盡早投降的心思。≈l;/p≈g;
其時,曹氏和司馬氏之間的矛盾衝突,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曹魏幾乎被分成了兩個王國,互相攻伐。曹睿這邊有許蒙的兒子許章和許慶,司馬懿那邊有霍讓和李尚等人,都在極力攛掇著把衝突往大了搞。最關鍵的,是曹睿和司馬懿都互相視對手為死敵。≈l;/p≈g;
曹睿仇視司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馬氏的存在,才讓下麵的大族拉幫結派,共同對抗朝廷,讓朝廷的政令難以貫徹下去。隻有打掉司馬氏,才能更好的震懾諸大族,伸張君權。≈l;/p≈g;
司馬懿仇視曹睿,則完是因為司馬懿在短短的時間內,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失去了關中軍事指揮權隻是個引子,後續墨門的離開對司馬懿造成了重創的話,那身邊的大族三三倆倆的離開,則是對司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擊。≈l;/p≈g;
這最為關鍵的一擊,是李尚一手策劃並付諸行動的。李尚作為墨氏重返中原選擇的趟路前鋒,手上權力極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觸角分步極廣的地下組織,還與北方各大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往來關係。≈l;/p≈g;
通過李尚的巧妙運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幾年實力的跳躍式飛漲,那些大族轉換陣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l;/p≈g;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馬氏就失去問鼎皇權的基礎,即使手上的財力、軍力再大再強,也隻是空中樓閣,經受不起風吹雨打,一點有什麼挫折,還容易形成一潰到底之局。≈l;/p≈g;
年邁的司馬懿雖然精力不支,但對此還是有清醒認識的。司馬懿原來的應對,是一旦中原爭衡不成,就遠赴塞外,為司馬一族爭取另一處生存的空間。但這計劃卻遭到族中多數人的反對,包括司馬懿的兩個優秀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l;/p≈g;
移居塞外,的簡單,不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蠻人就是好對付的?再,塞外也不是世外淨土,黃順統一中原後,用後腳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進軍塞外,為中原拓展外圍保障空間。到那時,難道還要再要移居躲避?≈l;/p≈g;
識時務者為俊傑,都到這個時候了,還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實實向黃順投降就算了。≈l;/p≈g;
可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等輩能放得下,司馬懿卻放不下。黃順是司馬懿幾乎從一開始就在戒備防範的敵人,可謂一生之敵。結果不但沒有防範住,反而處處後人一著,直到現在這步境地。這讓在其他方麵從未遭受挫折的司馬懿,明顯感覺下不來台。≈l;/p≈g;
既然司馬懿遲遲抹不過麵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就暗地裏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軍進去關中已成定局,留給司馬氏的時間不多了,再不趕緊歸降,到時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個城破族滅的下場了。≈l;/p≈g;
讓曹氏和司馬氏歸降的想法如此強烈的一個支柱式理由,就是黃順對待歸降的大族豪門,向來很是禮遇。江東孫氏和蜀漢劉氏,都是最明顯的例子。既然孫氏和劉氏能夠在黃順那裏得到善終,他們相信,他們自然也能。尤其是黃順的長老院,更讓他們看到了善終的可能途徑。≈l;/p≈g;
就這樣,還在各方麵緊鑼密鼓準備戰爭時,曹氏和司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後來到了成都。黃順一看,這出征關中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曹氏和司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絕。≈l;/p≈g;
於是,黃順一拍腦門,做出決定:如果曹氏和司馬氏真有心求和,那就趕去長安城,參加在長安城舉辦的長老院成立大會。≈l;/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