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遠山(1 / 3)

人們慣常用好山好水,青山綠水乃至於江山如畫來形容一地之山水豐沛,林木蔭鬱。而這些話對於那些常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的人們來卻是不恰當的甚至是失真的,畫怎敵得江山之美,隨你萬千著墨卻也無法勾勒出江山之美,山水之色。因此這些就隻是那些閑來無事的文人墨客的自我陶醉之語,卻是當不得真的。

因此,自古美隻存在於現實和腦海記憶之中,人們往往想用畫筆或者照相機來記錄一路風景,卻是引人遐想連篇,無法確定具體風物,惹人貽笑大方而已。

梅山省龍嶺市遠山鎮壩嶺村卻就是這樣一個所在。壩嶺村不是依山傍水,而是四麵環山,山勢巍峨陡峭,村中溪水潺潺,水塘遍布村子各個角落,你永遠無法得知這水是源自於什麼地方?據是地下有暗河與山後的靖水河相連通,因此而得以生生不息的往返活水,其實本地人還知道,在村子四周的群山之中還有許多潺潺溪流在草叢和密密麻麻的灌木叢中從山巔或者山澗往下奔流而來,彙聚在村子中央。

整個壩嶺村是一塊平坦的超過二十平方公裏的壩子,而四麵環山,所以壩嶺由此得名。壩嶺和市政府所在地龍嶺采用同樣的命名方式,但經濟狀況卻有著壤之別。壩嶺和龍嶺城之間隔著的就是那一座山,山後是常年奔騰的靖水河,和龍嶺隔靖水而望。

從壩嶺通往龍嶺隻有一條細窄的彈石路麵,經年累月的人走馬奔,彈石路麵更顯光滑亮光照人影,留下許多笑聲伴隨著歲月的痕跡隱在那些光滑的石頭縫裏或者路邊的草叢中。

從四周山上徑流而下的溪水彙合著西邊巍峨山崖下龍潭水在村子裏麵七繞八轉,四處分支,把整個村子澆灌環繞,最後在西南邊從人們認知當中的暗流中奔赴靖水,隨靖水向南溜走,彙入八大河,流進珠江,走進大海!

七月的太陽光懸掛在西山之巔,把周邊的雲彩暈染成五顏六色的畫布,時間亦步亦趨的走著。上山放牧的孩童或者老人吆喝著牛兒哞哞羊群咩咩的往山下細心的走來,逶迤成一條長長的線條,仿似在山體上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條一般。

馬蹄聲得得的敲打著晚歸的人們的心弦,大家不約而同的日出而作日息而歸,此刻正是色漸漸向晚之時,村子裏麵四處都是嫋嫋升起的炊煙和著晚歸的雞鳴聲,鄉村如此多嬌!這麼多的人和牲口,家禽往家的方向奔來,卻一點不顯得喧囂吵鬧嘈雜,相反此刻的壩嶺村安靜、寧謐,正是牛馬入圈雞入欄人歸家的時候,捧起大搪瓷碗喝一口涼茶水,飲一飄龍潭水,摸摸兒的粉嫩臉龐,看一眼賢惠妻子,問候一聲年邁的父母的向晚時分,太陽跌落在山後,西邊一片金黃,黑夜終於來了!

戲水的孩童們在母親的呼喚聲中,背著空空的竹籃,手中卻提著一尾或者兩尾正在扭動身軀的魚兒在村子中瘋跑,把正在縮手縮腳往家走去的公雞母雞嚇得撲騰撲騰的亂跳。

四十八歲的張明忠坐在堂屋中間咕嘟咕嘟的吸著水煙筒,煙霧完全將他籠罩了,看不出喜怒,邊上坐著他的兩個兒子,女兒和妻子正在準備一家人的晚飯。

火塘裏麵的柴火吹起了一聲尖銳的口哨聲,按照當地的傳,柴火笑了,有貴客臨門,一家人不經意的往外邊張望了一番,然後沉默繼續,門外隻有漸濃的夜色和風在嗚咽。

大兒子站起來把鬆油點燃,這樣的夜晚鬆油是壩嶺的光明。瞬間,鬆油味就彌漫在整個堂屋裏。柴火又一次吹起了口哨,張明忠用力的吸了一下煙筒,打破了許久的寧靜。門口傳來啪嗒啪嗒的腳步聲,一家人的眼睛再次飄向門口,終於,一個身影把漆黑的夜撕裂,在他的身軀周圍似乎有一圈光暈環繞。原來柴火歡笑是為了迎接他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