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順五年,北直隸有一個叫伍仁橋的鎮,由於地處南北大通道,雖然隻有兩條街道,卻是非常喧鬧繁華。每一間店鋪,商品都琳琅滿目。
這鎮不僅白日熱鬧,每日的夜市,也要開到亥時,方才打烊。唯一的一家風月場所“攬月樓”,更是通宵達旦都顧客盈門。
行政上,伍仁橋屬保定府祁州管轄,武林中,是“瀦龍幫”的勢力範圍。
瀦龍幫的總壇設在瀦龍河邊上,幫主尉遲德龍,自稱是唐朝尉遲恭的後人,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使一柄九節鋼鞭做武器。
他膝下二子一女,長子尉遲景,次子尉遲成,女尉遲璿,個個武藝高強,都堪稱人中龍鳳。
瀦龍幫在這一帶的勢力非常大,除了京城和真定府晉州安平的逯家莊,北直境內,瀦龍幫幾乎是橫衝直撞,少人敢擋。
伍仁橋分壇,壇主是尉遲成,不過常年待在總壇。具體的事務,實際上是由他的兩個結義兄弟,懷忠和懷興在打理。
這會兒酉時剛過,伍仁橋的店鋪,每一家客流量都很大。
一個白衣勝雪,清豔絕塵女子,逛遍一家首飾店出來,又是什麼都沒買。
她叫常春麗,年方十八,江湖人稱滇池女俠。在狼牙山老君堂,擺脫張慕寒之後,她取道回滇池,經過這裏。
趕了一的路,黃昏時候,剛到的這個鎮。找了一家客棧,登記好房間,又吃了飯,感覺心情很好,沒有睡意,便信步出門,到了大街上。
她隻想隨便看看,偶爾遇到到一些特別新奇的商品,也隻是用手去摸一摸。
也許是因為她長相甜美,也許是老板們習慣了對顧客逢迎。一個個對她都顯得格外殷勤,雖然她幾乎不買東西。
進這家首飾店之前,她逛了有大半條街,隻是買了一根糖葫蘆,拿在手上。不過老板娘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有所降低。
所以常春麗的心情,越發的好了。即便是在趕了一的路,又走了半條街之後,依然沒有一絲疲憊,還能保持著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人長得美,舉止端莊,又是笑語盈盈,自然容易討人喜歡。當然也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盯上。
常春麗仿佛不懂這些,雖然表現得很矜持,卻一不心就露出些女兒神態。至少從外表,看不出是個會武功的人。
老板娘笑著送她出門,可剛出門,她卻收斂起笑容,秀眉微蹙。
在她前方的馬路邊,兩個身材魁梧的大漢,正對一個差不多有六十歲的老人,在拳打腳踢。
一個大約摸十三四歲的女孩,頭發、花布褂子上,都沾著破碎的雞蛋殼,懷裏還抱一個木桶,坐在地上哭。
女孩懷中桶裏,裝的顯然是做煎餅果子的麵糊,地上已經撒了不少。
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攤,被砸得稀巴爛。果子、蔥花、芝麻等調料,撒的滿地都是。
大街上的人,川流不息,卻沒有一個上前去勸一句,連圍觀的人都沒有。
國人原本都好熱鬧,別的地方碰到這種事,都是圍得裏三層外三層,這裏卻似乎沒有人看見一樣。
事若反常,必有妖。常春麗感到奇怪,便問身後跟出來的,首飾店老板娘:“大姐,你知道那邊是怎麼回事嗎?怎麼也沒有人,去勸一句呢?”
老板娘放低聲音,:“姑娘,聽口音就知道你是外鄉人。我跟你呀,那些人惹不得。沒看見大家都繞著走嗎?你出門在外,又長得漂亮,別什麼事都好奇。碰到這種事,最好躲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