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山尋道,市井遇仙(1 / 3)

時逢唐,四海承平,文武大治,國泰民安。

這一日,嶗山腳下,清河鎮。

打遠處來了一騎青蹄白驢,驢背上馱的是個青衫束發的少年,手握一冊《神仙傳》,正在搖頭晃腦地唱著歌訣。

隻聽他唱到: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

……

少許,少年騎驢進得鎮來,打聽得最熱鬧的酒肆店家就在前麵市集,也不騎驢了,隻把遊韁牽在手裏,閑庭信步地就往市集去了。

少年姓韓,名浞,年十七,是洛陽人士。

隻因自好道,癡迷長生,十四歲時便離家外遊,遍訪名山,求仙問道。

今日被他來到了嶗山下,眼看色近晚,就擬著在這山下的清河鎮內投宿一晚,解一解旅途困乏,明日一早再入山尋訪真仙。

輕步緩行,韓浞輕唱起了他那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沒唱兩句,就聽身旁有人搭話。

“郎君請留步!”

韓浞回身一看,就見一位身披道氅,手握拂塵,仙風道骨的白發道人,正向自己稽首施禮。

“道長有禮了,可是喚的在下?”韓浞見老道客氣,也連忙回禮。

“正是要請教郎君!”老道手揮拂塵,和氣一笑。

“請教不敢當,道長但有詢問,在下知無不言!”韓浞恭敬回話,神色不敢稍有放肆。

他畢竟自知書識禮,見這老道怕不有七八十年紀,比他祖父怕還要長出幾歲,如此長者當麵,哪裏有他拿喬的道理。

“既如此,貧道無禮,”老道一改和顏悅色,臉上竟然恭敬起來,“敢問郎君適才口裏唱的那曲‘神仙歌’,是何方高人所授?一首歌謠,竟能道盡紅塵紛擾,點破仙凡難關,當真是高深莫測!”

韓浞了然一笑,道:“勞道長動問,這曲子不叫‘神仙歌’,名為‘好了歌’,是我偶得一部奇書《石頭記》,書中一位跛足道人所唱!”

他立誌尋仙訪道,自然要敬因畏果,斷然不敢把曹先生的心血給胡亂塞到自己書袋中的,所以老早就想出了這麼一個半真半假的辭。

“原來如此,”老道頷首,“如此來郎君資聰慧,隻不過書中偶得,就能唱出一曲‘好了歌’,當真好悟性!”

明明老道在誇他,韓浞卻不由露出一絲苦笑,有些無奈道:“不瞞道長,子十四歲離家尋仙訪道,常有道途艱難,險些半途而廢,全靠這首‘好了歌’時時警醒,為子明心見性。”

三載苦尋,仙途無蹤,這其中艱難,當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郎君有此恒心毅力,他日緣來法到,必定能夠一遂所願。”

老道一挽拂塵,開懷一笑,又道:“得郎君賜教‘好了歌’,貧道無以為謝,隻有隨身錦囊一枚,權當聊表心意,還望郎君能夠笑納!”

著,老道果然從懷中取出一枚雲紋錦囊,雙手一奉,就要遞給韓浞。

韓浞隻當這是老道客氣,是以連忙推辭道:“區區幾句閑談,哪能當得一謝,道長萬萬使不得!”

哪知那老道卻不容韓浞分,口中連道:“當得當得”,便硬是往他懷裏一塞。

韓浞推辭不過,隻好謝道:“長者賜,不敢辭,如此多謝道長了。”

老道高深一笑,拂塵又是一掃,朝著韓浞道:“郎君賜仙緣,我倆定有再見之日。”

著,韓浞就聽老道“哈哈”一笑,腳下足底生煙,化作一朵祥雲將他托身飛起,眨眼之間便沒入高不見!

“神仙!”

“神仙下凡了!”

……

四周鄉民見此異象,紛紛下跪叩拜,口稱“神仙”。

韓浞卻手握那個雲紋錦囊,心頭熱血澎湃:“難道真是我求道之心堅誠,終於感動了真仙,出山賜下緣法給我!”

迫不及待拆開了雲紋錦囊,韓浞見其中乃是一方絹書,白底朱字,上麵寫道:“子時三刻,山南黃花觀”

韓浞一見如此,又是一陣激動。

“定然是高人仙家有意收我為徒,夜半入山想必是對我的考驗!”

深山三年求不得,如今市井遇真仙,這讓韓浞如何能夠不歡欣鼓舞,欣喜若狂?

喜悅之餘,韓浞忽覺腹中饑餓難當,這才想起自己早朝之後就沒進過一粒水米,進鎮也是為了投店歇腳用飯的。

不過如今也是方便了,車船店家大多都是包打聽,韓浞左右不知道那山南的“黃花觀”到底是一個什麼去處,稍後尋得客棧店家也就正好問問去路。

牽起白驢遊韁,韓浞此刻腳下都有些發飄,想的盡是今夜過後,仙道可期的美事。

不一會兒,就走到了這清河鎮唯一的一家客棧,名叫做廣源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