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流民們看來,自己隻是被迫從賊。投降的話,官軍應該不會難為他們才對。這時候,如果守城的官軍選擇接受投降,也的確能大幅度瓦解流民們的鬥誌。但豫章守城的官軍,做了一個冷酷的決定。
從賊者,殺無赦!
真正心向朝廷的百姓,怎麼會投靠賊人呢?既然選擇了戰鬥,打不過了才投降,自然不足以證明清白。而且,陳子雲慣用的詭計也讓官軍心生警惕,他們擔心這些流民隻是詐降,其中混進了賊人的精銳。
與其接納這些投降的賊人,還要費心思關押、看管,不如直接殺掉,或者驅趕回去。
畢竟,多養一個流民,就要多費一些糧食。
崔景佳於鄱陽潛逃前,燒掉了興陽倉和府庫的糧食,賊軍的糧食並不充裕。這一點,豫章的官軍是知道的。
從這兩點考慮,官軍如此決策倒也不能錯。
但他們不肯接納流民投降,無疑斷了這些流民的最後一條生路。
退回去被督戰隊殺,投降也是被殺,還不如跟官軍拚了呢,不定還能撐到鳴金收兵的時候。
陳子雲這些讓人在流民大軍中散播的謠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效果。
他專門安排了一批人,散播了諸如“豫章扣押了朝廷賑災的糧食”、“崔景佳是聽從豫章刺史的命令這才燒了興陽倉”、“朝廷的平叛大軍來了大家全都得死”之類的謠言。
這些謠言,再加上流民中一些偶爾會發一點糧食的“好心大哥”現身法,述魏國官府如何殘暴壓榨他們,成功激起了流民們對魏國的仇恨。
人在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被這種仇恨支配,自然就會產生“豁出去了”、“殺一個夠本”之類的念頭。
正因此,這些攻城的流民,進攻的勢頭比豫章官府想的還要凶殘。
就算被官軍打散,退下去後很快就會在督戰隊的逼迫下重新整隊,再次殺上來。
整整一個上午,流民就先後發起了七八波攻勢,如同渭河的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湧上城頭。盡管無一例外,全都被官軍的陣列擋了回來,但這種連綿不絕的進攻並非沒有效果,換來了至少上百名官軍的死傷!
為此,流民們付出的則是、數倍乃至十數倍的代價。
交戰的土台和城頭上,屍體堆積如同山,引來了大量禿鷲在上空盤旋!
十幾路勢力的首領和士兵,對這樣的傷亡已經看麻木了。但是,他們的心情很快就沒法置身事外了。在流民損耗嚴重的情況下,陳子雲毫不手軟,把更高級的炮灰也推了出去。
決定在場勢力命運的抽簽開始了。
一共十五支簽號,抽到一號的最先攻城,十五號的最後一個。每次看情況派出兩到三家,一遍輪完後,從頭開始,直到城破!
凝重的氛圍中,序列被逐一揭曉。
赤眉軍的首領盧輝,青蓮道的道主柳錦,兩人的臉色如同剛死了爹娘一般,在其他人或幸災樂禍、或憐憫、或威逼的注視下,神色陰霾的走出帳中,開始召集手下。
赤眉軍規模算是比較大的,好歹有幾千人;青蓮道則是個墊底的勢力,全部人手加起來不過八九百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