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各謀出路(1 / 2)

故事發生在何府,大戶人家,在何府極其鼎盛之時,人盡皆知,因為何府所製作的步搖發簪金銀玉釵等首飾名噪一時,很是受人喜愛,無論是豆蔻年華的少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婦人,都對何府的首飾愛不釋手,甚至很多達官貴人的夫人千金,也不惜路途遙遠,隻為挑得心愛之首飾。

開始的時候,何府的生意店叫做何氏銀樓,後來漸漸生意越做越大,便換個了更為雅致的名字,琇瑩銀樓,這個名字是何老夫人孫德音取的,語出,“有匪君子,充耳琇瑩”,孫德音很喜歡這些文字,便取了這個名字,何老爺何安也是很讚不絕口,於是就用了這個名字。

何安那時候對孫德音說道:“這個名字很美,其實,當時叫何氏銀樓,我已經覺得不妥了,畢竟這是你家的生意!”

孫德音嬌羞的一笑,說道:“說什麼呢,你呀我呀的,真是見外了。再說了,真正把生意做起來的是你,我爹爹也是心服口服,對你讚不絕口的!”

何安牽著妻子的手,把妻子攬入懷中,笑道:“感謝有你!生意上的事情我隻求順其自然便好了,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才是我畢生所願!”

孫德音依偎在何安的懷中,心滿意足的露出了一個甜甜蜜蜜的微笑。

那時候的孫德音並沒有把這當作承諾,隻是覺得他們一定能夠這樣一直走下去,可是有太多的世事無常,滄桑變化,故事的發展,是很多人都不能預料到的。

何雲檸自出生的那一天起,便沒有見過爺爺何安,卻總是能見到奶奶孫德音那種無盡渴望而且充滿期待的眼神,小的時候,看的不太懂,即使是漸漸的長大了,也未曾能真正的明白,也許隻有經曆了那些刻骨銘心的感情之後,才能真正讀懂奶奶那種帶著些許憂傷又是充滿期待的心情。

何雲檸也曾問過爹爹和娘親,這究竟是為何,可是他們都是搖頭不語,漸漸的,何雲檸也不再追問原因了。

何雲檸隻是知道爺爺何安是離家出走了,這不是什麼秘密,人盡皆知的,至於真正的原因,恐怕都是個人的猜測罷了,孰真孰假真是難辨。

何府的生意自何安與孫德音成親以來,漸入佳境,鼎盛一時。何安與孫德音也是舉案齊眉,羨煞旁人,他們有三子一女,大兒子何至遼,二兒子何至遠,三女兒何至遐,小兒子何至邊,一家人其樂融融。何安漸漸的也成為城中數一數二的商業人物,那個年代,有錢之人家中有幾房妾氏,實在是在平常不過的事兒了,可是何安堅持不納妾,城中其他往來的富貴夫人不由得都是很羨慕孫德音,也有嫉妒者說孫德音太過強權,更有詆毀者說琇瑩銀樓原本是孫德音孫家的,何安是有賊心沒有賊膽。不過無論外麵的流言蜚語是怎麼樣的,也未曾動搖過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漸漸地,孩子們也一天一天長大,何至遼、何至遠也都娶妻生子,兒孫滿堂,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何安和孫德音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何至遼漸漸接手何安的生意,打理的有聲有色,也籌謀著如何開分鋪,擴大經營的想法。

至於何至遠,那自有一番奇遇,他年少的時候,偶然間和一位將軍相識,那將軍覺得何至遠是人才,便悉心栽培,終於建功立業,征戰沙場,也是經曆了多少的九死一生,受過傷,流過血,也親眼目睹了身邊的兄弟的離開,如此種種,也讓何至遠更快的成長,終於平息了邊境的大大小小數次戰爭,太平盛世,何將軍終於可以榮歸故裏,在父母跟前盡孝。

何至遐是何府的掌上明珠,有父母的嗬護備至,有大哥這樣的商業奇才,也有二哥這樣威名遠播的將軍,嫁得門當戶對的一戶人家,從千金小姐變成了少奶奶。

何至邊性格自由灑脫,年齡最小,何安父母寵溺的時候自然多些。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何府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場變故,使得原本生機蓬勃的何府一下子變得黯然失色,本以為是結束,沒有想到,卻隻是開始而已。對於何府的女主人孫德音而言,這場變故生離,對於家中婢仆秋霞而言,這場變故是死別……究竟誰才是幕後真凶,動機又是什麼。離家出走的何府男主人何安究竟去了哪裏,還是否能與家人重逢。一段一段的陳年往事被漸漸吹開了積壓在上麵的灰塵,真相漸漸浮出水麵。在這個過程中,孫德音的孫女兒何雲檸親身經曆事情一幕一幕揭開原因的過程,在經曆了許多事兒,也遇到了許多的人之後,追憶起來,從內心深處覺得,往往是那麼的彌足珍貴,也是那樣的幸福,感謝結識的朋友們的真心相待,多番照顧。也許,這些點點滴滴的過程才是最珍貴的。無關年代,不問真實,因為它隻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