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下山(1 / 3)

數百根粗壯的木材堆在一起,燃著來自地獄的惡火,劈裏啪啦地炸著火花,吞噬著周圍的一切。火光映著殘陽,將整個穹頂染上了血色。大火徹夜不熄,即使是有“天下園林之首”美譽的永定伯府,也隻能在火舌的舔舐下發出一聲聲悲歎,而後支離破碎。府門上禦筆欽賜的鎏金“永定侯府”四個大字,也因門柱斷裂而摔落在地,如同它身後這一片府宅的昨日榮光一般,一下子跌到了塵埃裏。

葉綠蕪透過哀哀秋瞳,融融火光,坐在不遠處的一顆樹後,靜靜看著麵前的殘垣斷壁,仿佛化成了一座雕像。

世上再無昌國葉氏,再無滿門忠烈的永定侯。

葉氏一族驍勇善戰,天下皆知。當初始皇帝於青州起兵,葉氏一族傾全族之力追隨,滅三城平天下,都是葉氏的功勞。在昌國建立之初到現在,葉這個姓氏在百姓心中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可是時過境遷,二百多年前的始皇帝能夠與葉氏稱兄道弟共守江山,可當今聖上卻隻因北方周國的一個滑稽的要求,便要了葉氏滿門的性命。

周國皇帝幾十年來勵精圖治,已然讓周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一個頂峰,淩駕於其他小國之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江山不落入旁人之手,昌國皇帝近幾年來已經給周國送去無數銀錢,甚至還將邊疆的涼、偕二城當作朝瑰公主的嫁妝一起送往周國和親。可是這樣一來,國庫日漸空虛,周國眼見如此,已經不願與之過於糾纏,半月前大軍壓境,對昌國虎視眈眈。

就在此刻,嚇破了膽的皇帝收到來自周國的一封信,上書隻要昌國皇帝願意奉上葉氏一族的項上人頭,便立刻退兵,兩國之間依舊和平相處。這話就算三歲稚童都不會信,大軍開拔鎮守邊境需要多少錢糧,此舉又怎是僅僅為了葉氏滿門的性命?

可是皇帝信了。

清點完永定侯府財務之後,昨日一道聖旨從皇宮急急送出,就在府內將葉氏所有人的頭顱斬下。而後他們的身體被丟棄在府內,一把大火燒了今生。

葉綠蕪看著已化為焦炭的家,心中一片清明。

她七歲那年父母送她上了嵐山學道,臨行前曾與她密談:“我葉氏一族本應枝繁葉茂,可當今聖上昏庸無度,為父已有感覺,我們家撐不了多久了。你此去學道,山高路遠,就算伯府出事你也不會受到牽連,隻要你活著,就算葉氏最後的榮光。”

綠蕪,葉氏枝繁葉茂,卻綠意荒蕪。

年僅七歲的她淚如雨下,眼中卻是超出年齡的堅定,她稚嫩的聲音一字一句道:“孩兒此去學道,不得正果,絕不回頭。”雖已過去了十二年,但她依舊清楚的記得,那年她矮小的身子一步步離開伯府的感覺。修道之人大多寡欲,師傅也說她若不放下這件事,難成正果。

她本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十二年來醉心道術,都說她有仙緣,天分極高。她也準備好了潛心修習,再不過問世間之事。可如今看著這滿目瘡痍,七歲之前的時光一下子從心底最深處躍然眼前,兒時的一幕幕就像一片片利刃,將她的心割得體無完膚。

葉綠蕪在樹後呆坐了一整天,直至暮色四合,天空再一次染色血色的霞光時才起身,向城外走去。夕陽散落在她的身上,將她的身影托的細長。她踏著血色的霞光,一步步走的緩慢而沉重,此時的身影與七歲那時的似乎重疊了起來。

不是不想回頭,隻是家都沒了,如何回頭?身上背負著葉氏一族的希望,就算踩在荊棘之上,也要活的神采飛揚,一步步將自己的路走下去。

修道之人本就心神強大,就算快馬加鞭趕了三天的路,葉綠蕪也沒有過於疲憊。嵐門眾人沒有命令不得輕易下山,隻因碌碌紅塵會使心神蒙蔽,失去修道的本心。此次奉命行走於世間,是因徐州附近有妖邪作亂,半年來已經有二十多名女子失蹤,怕是早已全部死於非命。

起先人們都以為是山賊作亂,便上報官府。可是官兵一隊隊的來,隻要進入那座山便了無音信,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連屍體都不知所蹤。知縣心裏害了怕,直說有亂黨作孽,若不除之隻怕威脅到徐州安定。

這一上報,便成了大案。州府要剿滅亂黨以安民心,便允了周遭百姓在山下等待,隻等三百官兵將賊人押出來,既得了民心又得了政績。

可官兵進山還不過兩個時辰,隻聽得山中傳來一聲振聾發聵的吼聲,這吼聲聞所未聞,就連最見識淵博的老人也不知道發出聲音的究竟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