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大興始於八百年前。
彼時,中州大陸尚未分南北朝,諸侯林立,紛爭不休,十國爭霸,天下不安,正值英雄豪傑建功立業之秋。時有奇門老祖李玄機觀天地開辟,知萬物之造化,見陰陽之終始,有通天徹地之能,兼顧數術學問,古往今來無人能及。有趙姓人與陳姓人同拜在門下,求其傳授兵法奇學和治世良方。
李玄機曾言道:兵法、奇門之學、經世治國之學,三種學術變化無窮,各得其所,或陰陽,或柔剛,或弛張。然而勢不相容,因此不能兼顧。但隻需精通其中一篇,武能安邦,文可治國。
奇門之學以觀形望勢為基礎,查陰陽,曉地理,善於把握天下大勢,度量各方短長,令其或縱橫,或反複,或聯合,或對抗,使天下形勢握於股掌之中。此為王者之學也。
又說兵法,以攻殺占守,布陣行軍,六韜三略,言談辯論為技巧。學得此篇,當知兵無定策,策無定形,終能窮通變化,鬼神莫測。此為霸者之道。
陳姓學生斟酌一番後決定學習奇門之學,而那趙姓學生則毫不猶豫選擇了兵法之學。此後數年二人刻苦用功,終有所成。入世後又各憑本領建功立業,一人在南,一人在北,終於將紛亂不休的中州大陸統一成兩大帝國。
兩人做了皇帝之後都發現打天下易坐天下難,便同時想到老師還有一門經世治國之學,便不約而同前往求學。彼時,二人早已不是昔日親密無間的同門師兄弟,進得山中二者相遇,頓起爭執。
正爭論不休欲動兵戈時,忽有一女自山中出,生的如出水芙蓉端麗無雙。款款來到二人中間言道:太公料到你們會來,本已天不假年卻求天續命多等了你們幾日,這裏有經世治國上下兩篇,一為權謀度人,二為禮法省身。前者以籌謀用人為主,後者以經學禮法育人為主,二者相生相克,分別交給你們二人,由你們親自選擇合適人選將這兩門學問流傳後世。
人心不足趙陳二帝都想將上下兩篇據為己有,以求日後能獨霸天下。於是二人紛爭不僅未止反而大有立即決一雌雄之勢。就在此時,那女子突然出手,隻三五招便將兩位獨步天下的雄主製服。之後即將權謀度人篇交給了趙帝,又將禮法省身篇傳給了陳帝。而後二帝各回朝野,選了心中器重之人傳下兩門大學問。
其後八百年,北趙尚武卻受製於地貧和極北之地的蠻族侵擾。南陳國富卻因其崇文,又因常年遭受草原上的西戎赤土聯軍侵擾而自保有餘開拓不足。
雙方始終勢均力敵,雖有爭端不斷,卻也刺激兩國之民眾奮發進取,武道心訣奇功妙法層出不窮。
至近代,有大宗師乾一笑創立品武閣,總結天下武道境界定為十品二宗,一品裂石,二品碎玉,三品斷金,四品力窮,五品藏氣,六品還道,七品飛天八品斷流,九品平湖,超品移山,之上還有大宗師和隻存在於傳說中的神宗師。
南陳北趙爭霸數百年,期間各領風騷,卻終於在百年前告一段落。
一百年前,北趙帝國趁柳江洪水暴發,西戎草原十三部聯軍趁火打劫令南陳名將李飛熊無暇分身之機,忽然發動潛伏南陳多年的內線,悍然對南陳用兵,一路勢如破竹,短短十月光景,立國七百載的老大帝國竟被打的一敗塗地,幾近滅國。
至此,中州大陸上終於結束三千年紛爭不休的局麵,誕生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大帝國。
趙帝國統一中州,南陳帝國萬裏江山斷送,數十萬陳氏子弟由王孫貴胄各有際遇,絕大多數淪為階下囚,做了刀下鬼。然而總有些漏網之魚,小隱於山林,大隱入江湖,隱姓埋名臥薪藏膽。
......
中州大陸,莽嶺如一條巨龍從西南向東北蔓延,縱橫八萬裏,山勢雄渾,孕育了中州百川,可謂是龍脈祖庭。
負劍山位於莽嶺高原北部,海拔入雲,終年青雲纏繞,白霧如紗。在雲遮霧擋之間,掩映著一座氣勢堂皇的巨大山門,正是中州大陸上有天下第一宗門之稱的玄天宗。
龍首峰為負劍山主峰,照壁插天,鳥獸難攀,凡人更加不可企及,故此素有謫仙蟾宮之稱。
雲海茫茫,雷光隱隱。風驟起,吹亂一池雷雲,刹那間電蛇盤空,往複縱橫。
在這電蛇雷池橫行肆虐的生命禁區裏,一名玄衣黑須黑發老者盤膝坐在一塊白玉巨石上。
山峰下,一名青衫落拓男子正拾級而上。他約莫二十多歲的樣子,麵貌清矍俊雅,一雙星眸如兩點寒星,幽深如夜,靜靜注視這山峰上的玄衣老者。
“好徒兒,你到底還是來了。”玄衣老者原本閉目垂眉在那裏,忽然睜開一雙神光綻放如烈陽的眸子,盯著青山男子。
“恩師給的價碼太高,我沒辦法拒絕。”青衫男子步步生蓮,縮地成寸,幾步便到了峰頂,氣度雍容的站在玄衣老者麵前,道:“更何況師道也很想見識一下那九天仙君的風采呢。”
“陳師道,你知道為師向來不與人做媾和之舉。”玄衣老者道:“哪怕對方是九天謫仙也不例外,唯獨對你,為師願意破例,你雖為朝廷嚴拿的南陳後人,卻有絕豔於江湖的大道天賦,尤其陣法一途,連為師亦自愧不如。”
“恩師謬讚,師道愧不敢當。”陳師道仰首看天,但見漫空雷雲舞動,電蛇飛奔,正是天罰威亞將要降臨的氣象,與之相對的則是玄衣老者身上散發出來的宛如遠古洪荒的巨獸,竟迫的這莫測天威含而不吐。心中一動,道:“好手段,原來恩師是在借祖庭龍脈的氣運凝聚真龍法相與天道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