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主要是以全身保健按摩按摩按摩按摩和足療為主,全身按摩主要以揉法、捏法、按法、提法等為主要手法。足療則以足部按摩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反射區的準確性;二是合適的按摩力度;三是有效的按摩時間。
三個要素以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少了任何一個要素另外而二個要素就失去了意義。一是準確性要素:人的腳沒有多大,卻有人體的全部信息。看起來簡單,是因為它不大,做準確了很難是因為它內容太多太複雜了。要想做好,首先思想上對自己要有一個嚴格的要求,一開始學就力求找準反射區位置。找準了才有可能做準。如果你做的不準,而你自己以為準確了,你可能會一直錯誤下去,這是很危險的。準確性問題象射擊運動員打靶,不但要射中還要正中靶心,否則子彈打的再多,環數不高,有何意義。足部按摩師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準確性的問題,因為它太重要了。
二是力度要素:把握力要素靠苦練多悟。按摩師的力是練出來的。知識是學習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有些人學習足部按摩老是想省點力,走近路,不刻苦練習,找竅門,結果提高的很慢。發力看起來很簡單,對準反射區用力就是了,其實不然。按摩力度可以大中之分,在實際應用時可就不隻是大中三個級別,可能是十個二十個級別,因為按摩師麵對的是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的心態的人。他們對力的承受敏感度是不一樣的。例如,有病灶信號的反射區多數就有敏感,有炎症的反射區就更敏感。同樣是敏感反射區做起來就會有力的區別。一般保健做到有酸脹感覺就行了。治療就不一樣了,一定要作出刺痛、鈍痛、酸痛、脹痛才會有效果。在具體操作時發力是逐漸加大,逐級次加大的目的是找出受術者的承受痛覺(界限),因為力再大他承受不了,如離痛值點遠了效果又不好。逐級次加大容易找到痛覺也容易控製的最佳。按摩師要把自己力控製的浮力有餘才會得到好的按摩效果。平時練習要多在自己腳上練,這是悟的過程,不同的反射區有不同的力度要求,隻有在自己叫腳上體會才最深刻。在敏感反射區練手的敏感度,在不敏感的反射區練手的耐力。具備靈感,才會查出問題,找到痛覺,具備靈感,才會查出問題,找到痛覺具備耐久力,才會發力穩定有滲透性。二者兼備才有可能把力度控製最佳,這是力度要素。
三是時間要素:這裏講的是一個動作的時間,在力度適當的情況下完成依次動作需要-5秒。可以這樣理解:痛感時間=中樞接收信號時間長接到信號強,時間短收到信號弱。但是如果太長給人一種重滯感,不流暢,如果再短,動作不容易做實,信號太弱效果不好。對於敏感反射區可以稍快點,對不敏感反射區可以稍慢點,力度時稍快點,大力度時稍慢點。原則就是保證“疼痛時間”。
三個要素中隻有反射區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和力度則是變量的,它們的變化會引起反射區內部的變化,通過變化事物才會改變,足部按摩師要善於把握三要素中的變化,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按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