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徽宗年間,派鬥愈演愈烈,朝堂之上風雲詭譎,人心浮動。蔡京一手扶持的應奉局在東南橫征暴斂,以至於民聲鼎沸,哀怨四起。時值亂世,西夏,大遼虎視眈眈之下,整個大宋朝廷猶如將傾之大廈,又如激流之扁舟!
大宋河東路晉州九龍山腳下有一座張氏酒館,大多時候平平淡淡的聚集著一些往來客商與鄰鄉漢子逗留休憩,點二三小菜,一壺濁酒,聽一段評書,聊以慰藉。不過近日來因為九華山天刀門柳老英雄生辰的緣故,江湖人士應接不暇,整個酒館不時得傳出掌聲,叫好聲,顯得熱鬧非凡。
推開那陳舊的酒館大門,來人環顧四周,人聲鼎沸的大堂裏有人淡淡的喝著小酒,有人意猶未盡的拍手叫好,更有滿臉絡腮胡子的大漢賣力的催促著。他小心翼翼的穿過人群,走向那桌同他招手的同伴,跟師兄弟們打過招呼,同其他江湖人一樣將手裏的劍放在桌上方便拔取的位置,坐下之後便將目光落在了不遠處唯一站著的說書人身上。
說書人五十來歲年紀,穿一身白袍,大概六尺有餘,普普通通的臉上掛著一絲笑意,下巴處蓄花白長須,一副讀書人的打扮。此時此刻他把著茶壺倒茶,喝完杯中茶湯,說書人放下茶具,一手拿起桌上醒木往桌上一拍,隨著‘啪’的一聲說道:“承蒙各位錯愛,老夫就再講一段本朝大觀元年的舊事。”
傳聞本朝大觀元年,當朝太師蔡京為了恭賀大遼皇帝耶律延禧生辰,秘密遣人護送一批稀世珍寶前往遼國,然而消息不慎走漏,以至於整個江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山西有一位大俠,姓陳名少華,江湖人稱山西神劍。此人身長七尺,青衣白衫,麵如冠玉。手裏提一把七星神劍,其刃通體銀白,吹毛立斷,鞘鑲七星,狀若北鬥。身下禦白馬龍駒,一日千裏,踏雪無痕。當年更是憑借一手飛仙劍法,飛劍擒賊,十四天連破山西九匪七連營!
自此陳少華山西神劍之名遍傳江湖,名揚天下,現如今這江湖名宿,武林巨鱷,誰人敢不給他三分薄麵。
他聽聞消息當即秘密傳書給當時的六位大俠,其中有天刀魁首柳正南、歸雲莊主遊子華、鐵膽神拳關靖鴻、洛陽槍王周應元、北地刀皇白無血、萬夫莫開姚勝穀。
半個月後,此七人於九華山聚首,義結兄弟,歃血為盟。他們商量了一個晚上,最後決定於陝西境內大王山上截下這批寶物。
商量完畢,此七人便星夜趕往大王山布置落石、陷阱。
七位大俠在必經之地的大王山上呆了數十天。某一日,數百名官兵押送著馬車緩緩而至。
七位大俠砍斷所有包裹落石的網繩,翻身上馬衝下山去,片刻間矢石交加,呼喊聲、馬嘶聲響成一片!沒多久山穀中又傳出一陣陣廝殺聲,刀光劍影,血如雨下,隻殺得一眾官軍雞飛狗跳,屍橫遍野!
說書人一邊說,一說比劃著,神情越發激動,講到最後已經是手足並用,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先生,那這批寶貝兒都去哪裏了?”絡腮胡子一臉好奇的問道。
“想來自然是分予貧困百姓了。七位大俠素有俠名,鋤強扶弱,救人危難之事不可勝數,此事自然不能列外。”
“金龍,玉鳳,準備走了。”靠著窗口的桌子,一位身穿紅衣的女子喝了口茶,語氣淡淡的說了聲。
她鄰桌的男女回應了一聲,男的起身便走向老板娘,女的起身站在少女身側。
這金龍結了賬才轉出門去,玉鳳則為少女在人群裏引出一條路來。
兩女走出酒館正逢金龍牽馬而來,三人也不說話翻身打馬便朝著九龍山而去。
九龍山上,因為天刀門柳老英雄生辰在即,整個門派掛滿大紅燈籠,巨大的紅色壽字貼在牆上。
天刀門外十數位弟子有人查請帖、有人接引來客、有人照料馬匹、有人唱單收禮,這些人形形色色的忙碌著。
“師兄,太原那位陳師叔來了。”
一位天刀弟子急促的走了過來,趕到正收著請帖的馬國忠耳邊說了句,並朝著不遠處看了一眼。
師兄馬國忠順著目光看去,隻見得三人騎著馬緩緩而來。
為首一人四十來歲年紀,青衣白衫,頭戴翠玉垂冠,臉蓄三寸青須,身姿挺拔,氣宇軒昂,正氣凜然,赫然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山西神劍——陳少華。
而他左手邊那人複姓上官,單名一個辰。此人劍眉星目,溫潤如玉,含蓄內斂,頗有乃師之風。
右手這人姓劉名季常。此人嘻嘻哈哈,眉眼帶笑,手裏一把折扇翩翩而動,向四周的人士點頭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