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新的征程(1 / 2)

半月之後,在滎陽修整完畢的禦駕隊伍浩浩蕩蕩地去往洛陽。臨走時滎陽全城百姓夾道相送,萬人空巷。

太後的詔書也於這段時間下發了下來,隻淡淡誇獎了他幾句,別無他事。嵐曜躊躇滿懷,一心隻想到了洛陽一展宏圖,竟是恨不得化身鴻鵠飛過去一般,一路催促大軍疾行,原本半個月的路程竟縮短至十日。

一行人到達洛陽的那一日正是一個惠風和暢、流雲容容的風和日麗的佳日。正當輦轂之下,此郡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一路行來,舉目皆青樓畫閣、繡戶珠簾。寶馬雕車,爭馳競駐。金翠耀目,花光滿路。好一脈繁華瀲灩。

以棠心慕洛陽已久,自車駕駛入洛陽城便忍不住挑簾相看,見滿城羅綺飄香,簫鼓喧天,遂忍不住撫掌讚歎:“翼翼京室,眈眈帝宇。”

繼而歎息一聲,“北鄴將這裏治理的很好。”

不怪以棠驚訝,畢竟,於上輩子的她而言,洛陽隻是遙遠而又繁華綺麗的一個夢罷了,未能有幸親眼遇見。百年前大宸皇室正是從這裏倉惶逃竄去往江南的,江南潮濕,又偏安一隅,那些南渡的官員衣食住行難免都有些不習慣,言談舉止間,常流露出對這座繁華故都的無限留戀,一代一代的,也就傳了下來。以棠常從國子學的夫子們口中聽見這個名字,她知道這裏繁星燦耀,文化昌榮,倉頡創字、蔡侯造紙,龍馬負圖,神龜負書,華夏一族的文化源泉,莫過洛陽。這裏是道、儒、佛三家的發祥之地,亦是詩、詞、賦、濫觴之都。

然而一切皆定格在百年之前的永熙之年,五胡南下,霸占中原,洛陽,這座大宸的舊都亦被戰火焚毀。京邑士子,十無一存,城郭崩毀,蕭條滿目。不曾想,一百年過去了,這裏竟又恢複了夫子們口中的那般繁華鼎盛。

坐在馬車裏另一側的九黎與蘭亭俱是不明所以地對視一眼,複又將目光投向了她。翼翼京室?眈眈帝宇?這是左思《三都賦》裏吟詠洛陽的句子不錯,可大鄴的首都可是並州,自家小姐用這句話來形容洛陽,會不會……太不妥了點?

以棠沒注意她們的疑惑,仍是挑了簾子探出頭去雀躍欣賞洛陽街頭的美景。沿途皆是戍守的兵士,道旁有百姓駐足圍觀,越過兵士朝禦駕隊伍投來或是驚奇或是豔羨的目光。她亦新奇地看著他們,見百姓臉上悉無饑寒之魄,與當日在滎陽城中見過的麵目迥然不同,也便心知這裏百姓富足,久無饑年,不由對洛陽當地的吏治心生好感。

車駕駛入洛陽內城正南的門戶宣陽門,便朝銅駝大街駛去,這是洛陽城的中軸線,連通內城門戶宣陽門同大宸舊時皇宮金墉城的南門閶闔門。此番得知嵐曜等要來,當地的官員將銅駝大街盡頭的金墉城重新修繕了一番,用作行宮。大道兩側皆是舊時官署,現在亦做為洛陽郡的官署在使用,層樓對出,重門啟扇,唯有舊時皇宮藏冰的淩陰裏和官員上朝時更衣的衣冠裏,已經成為了百姓聚居的住所,商賈雲集,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