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陳錯(1 / 3)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

琅琅書聲從村內私塾傳出,為村人盡皆下地幹活之後略顯安靜的平陽村增添了一絲生氣。

平陽村,是東吳一座邊陲村,屬江州郡管轄,江州郡往西便是南宋國境。

當今大周子推翻舊朝之後,分封東吳、西蜀、北魏、南宋、中唐五路諸侯,盡分下九州三十六郡之地。江東吳國囊括最為富饒的坎水、艮山兩州八郡,加之隸屬坤地州的江州郡,共轄九郡之地,轄地之廣僅次於位於子腳下的中州唐國以及雄踞北地十二郡的魏國。

富饒的吳國在國主孫巨鹿的治理下,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饒是平陽這麼個邊陲村,也是個家家有餘糧的光景。也正因如此,當私塾裏那個教書先生遊曆至此時,村民們才有底氣挽留,請求其為村裏的孩子傳道授業。

起那位答應留在村裏的教書先生,村裏人是打心裏敬佩,這位一看便是出身於富貴人家的讀書人,看著約莫剛剛及冠的年紀,卻才學淵博,從聖賢經典到種田耕作之法,沒有一樣能難住他。

最讓人佩服的是這位先生往往能將書中的聖賢道理講的通俗易懂,將學問落到了實處上,即使是大字不識,也能將道理聽懂。

如此刻,學生們背誦完畢後,這位先生所講述的便跟那些夫子不一樣。

“人性本善也好,人性本惡也罷,生而為人便離不開善惡二字的評判。行好事是善,行壞事是惡,有錯否?”

“自然無錯,可若好人行壞事,又當如何?”

“母親受辱,為人子者怒而殺人,是對是錯?”

“官員為政有方政績卓越卻喜好私利,是好是壞?”

“如此情況之下,可否以善惡一言蔽之?”

先生停頓片刻,見無人作答,輕歎一聲,接著道:“世間文字八萬個,難道僅有善惡二字可定人嗎?”

“善惡如黑白,但我們往往會忘了,這世上除了黑白,還有諸多色彩,黑白交融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

“與你們這些,是希望你們在日後遇人遇事不要過早的下結論,凡事皆有因果,不妨在了解始末之後再做定論,需知流言蜚語,最能殺人。”

這些的時候,先生的臉上明顯有著一絲落寞。

先生便繼續講述後續,時不時也會摻雜一些自己的講解,很快,便到了下學的時間。

在學生一一離開後,先生收拾好桌椅,來到了後院。

私塾的後院,便是這位教書先生的起居之地。

教書先生先是燒了壺水,又進屋內取出茶葉,之後便來到院內的石桌之前,輕輕坐下。

“既然來了,何不現身一見?”

端坐在石桌之前的教書先生突然開口道。

一道人影憑空出現在除了教書先生四下無人的院裏。

此人身形魁梧,卻麵覆黑甲,看不清容貌。

見得此人,教書先生有些驚訝:“想不到是武君大駕,有失遠迎,失禮失禮。”

要當朝權勢最為顯赫之人,那必是這麵覆黑甲的武君羅桀無疑。

羅桀,出身於七大宗之一的玄機門,於當今周子起兵伐舊朝之時下山,被聖主拜為大將軍,其後每戰皆勝,更是攻陷了舊朝帝都,一槍刺死舊朝皇帝,並賜給了那位禍國殃民的皇後一道白綾,結束了舊朝幾百年的統治,

戰後論功,無人能及的羅桀被封唐王,領武君稱號,以一郡抵一州的烈陽、太陰二郡為封地,又因中州除子所在太元郡外兩郡之地盡屬唐國,故又稱中州唐國。

廟堂之上,武君二字足以彰顯羅桀的地位,但終究是一人之下。可到了江湖之上,羅桀就是真正的萬人之上,且不在任何人之下。

換句話,江湖之上的羅桀,下第一。

山上修行之人,從一到九,共計九境,九境之上,稱之為陸地神仙。在如今九境高手屈指可數的江湖,踏入陸地神仙境二十餘年的羅桀,堪稱無敵,隻是不知為何,這位真無敵的武君,一直自稱第二。

因此,下第一的寶座空懸至今已二十餘年。

有羅桀在,誰敢稱第一呢?

可即使來人是羅桀,自稱失禮的教書先生,依舊紋絲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