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羅布泊的傳,且都是道聽途,雖然不明所以,但是關於羅布泊的傳,卻高度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查閱了太多關於這方麵的資料,直到自認為自己對這方麵有了足夠的了解,我逐漸開始在各方麵去尋找一些誌同道合的夥伴。
半年之後,最終以網絡的方式達成了共識,包括我在內的五位夥伴一致表決並通過相約在新疆境內的若羌縣城相聚,且商量做好此次探險的全程計劃。
我是第三下午才趕到若羌縣城的,長途跋涉令我實在是疲憊不堪,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某個賓館定了個房間,五個人為此次的探險工作推出了自己的計劃方案。
齊教授,國內考古學具有權威的學者之一,五十來歲的年紀,鼻梁上掛著一副厚如瓶底的金絲邊框近視眼鏡,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聰明絕頂的“詛咒”,整個腦袋上,如今僅僅隻剩下兩邊耳朵偏上一點的兩撮白發,自然而然,他的計劃成為了最終的首選。
翌日淩晨三點,我們一行五人退掉了在省城開的房間,先後上了提前租好的兩輛吉普越野,一路風塵仆仆,向著隱藏著大耳朵之謎的羅布泊駛去。
羅布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東南部,於若羌縣境東北部的一個湖泊,誕生於第三世紀末第四世紀初,存在至今已有一千八百萬餘年,因其地勢的形成極似如人類之耳,故被稱做“地球之耳”,在其存在的期間,因其中曆史變故,使其很快與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融為一體,至此羅布泊,便變得寸草不生,故此又被稱作“死亡之海”。
當然,這些關於羅布泊的檔案大多來自網絡,但是齊教授對此有著更確切的解釋,“死亡之海”的形成,絕非網絡上的那麼簡單,單憑遷移西部的建設兵團,自然是成就不了今日的“死亡之海”,這其中與當時繁盛的樓蘭古國,有著密不可分的的關係。
“關於樓蘭古國,太多版本的傳,我覺得都不可信以為真,齊教授,您認為呢?”
話的是黃曼曼,某大學曆史係的教授,二十七八歲的年紀,一套略顯寬鬆的野外運動迷彩服,卻怎麼也遮擋不了她那曼妙的身材。
實話,對她,我同樣像敬佩齊教授那樣敬佩她,年紀輕輕就能成為大學教授,自然是有著這方麵過人的賦和見解。
而我,還有坐在駕駛位,一副痞像的喬司,除了會掏掏人家的祖墳之外,也就剩下嗬嗬了。
當然,還有後麵駕駛著那輛滿載著此行必須品的吉普車上的老黃,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黝黑的滿是皺紋的臉,像是個搓衣板似的,而他,四十來歲的年紀,卻有著與我們四人不一樣的身世。
他是跟著齊教授一起來的,據他當時在賓館自我介紹時過,他是個退伍軍人,除此之外,便很吝嗇的沒多一句話,就連他為什麼會對此行如此感興趣都沒有給太多的解釋。
“網絡上的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齊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其中的真實性,而且,有些傳,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