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綿延不斷的萬畝竹林海,在陣陣狂風的襲擾下,片片竹葉交織激蕩在一起,不時發出沙沙的脆耳之聲,猶如大海般波瀾壯闊,好似潮汐般此起彼伏,這裏是綿竹山的翠雲峰,與綿竹山的紫竹林海不同,此處大多數都是碧如翡翠的翠竹,因此得名翠竹峰,不過這還不是綿竹山的主峰,主峰不老峰上的墨竹更是竹子中的極品,不僅外觀怡人而且四季常青,即使風雲變化霜雪悍然,也不能夠折其分毫,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不老峰,綿竹山原本隻是一座普通的大山,也沒有這漫山的竹林綠海,相傳數百年前,有一位仙人自昆侖而來,看中此處清靜故作為修行之所,又為此山遍中各種類別的竹子,更因為一種稀世的竹子而得名,這種竹子外觀與普通的竹子並無異樣,隻是竹麵的表皮覆蓋著一種毛茸茸恰似凝霜的物質,用手觸碰時軟軟綿綿就好像棉花一樣,也稱作綿竹,而綿竹山也就由此揚名,但最引人入勝的還是在綿竹山開宗立派的這位仙人,他本是昆侖山廣成子門徒,後來不知道為何廣成子門下三位弟子分別離開昆侖,各自成立獨立的門派,而廣成子也不知所蹤,其中的清竹子真人是廣成子上仙的三位門徒中,最喜好清靜的人,所以其他兩脈都廣收門徒辦的風風火火時,清竹子真人隻是在綿竹山種下了萬畝竹林,轉眼間數百年的時光過去,道家修仙的七七四九重劫即將來臨,因為世間的死生輪回是乾坤道,而仙人依靠修行法術而得到長生不老不死,乃是逆而行的事情,所以每個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劫降臨,清竹子真人雖然仗著高深的修為,和練就的無數法寶躲過數劫,但是劫卻是一次比一次要強,也隻有真正的脫離凡體修成真仙後,才可以免去劫的洗禮,清竹子真人眼看劫臨近,自己能不能躲過尚未可知,這開宗立派的事情就怕是無法完成了,於是下山找尋有慧根之人,不過一時之間又怎麼能夠找到可以承擔門派重任的人,而且清竹真人向來與山下之人不曾往來,所以誰又肯拜在他的門下,或者讓子女拜在他的門下,萬般無奈的清竹子真人,卻無意中在一處荒野,拾得一個聾啞且被遺棄的嬰兒,這嬰兒雖然又聾又啞,但身上的靈氣卻超出普通的凡人,清竹子真人大喜之外,又有些憂慮,這嬰兒年方不過二三歲,又怎麼當得起接任門派的大業,何況自己三師兄弟曾經約定這次劫之前,讓三派的繼承人在蓬萊一會,以免三人若是過不了劫,門下弟子也不可以忘了三派同出一脈的手足情誼,於是清竹真人決定用注靈之法,催促嬰兒長大,然後將所有的法術絕學頃刻之間全部教授,並給此嬰兒取名苦竹老人,苦是因為他為人所棄又聾又啞,竹字為門下弟子必取的字,老人則因為他因為仙法催促長大,可是凡人肉體沒有修行的根基,雖然勉強將其心誌肉體催促長大,並且讓其能言能語,而且擁有一定的法力,但是樣貌卻已然是花甲老人,雖然此時的他才二三歲而已,不過苦竹老人依舊感激恩師的救命傳法之恩,隻是一個月內要他粗略學習清竹子真人所有的法術,縱然他的靈氣再高資質再好,也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因此隻能夠學了個似是而非,直到蓬萊赴會之時,枯竹老人的法術仍舊平平,相比無上真人的大弟子白帝子,和九元真人的得意門生莫離子,可謂是有著壤之別,加之九元真人向來不服清竹子真人這位二師兄,於是提議讓弟子比試武藝和法術,無上真人雖然也同意,但對於枯竹老人的身世知道一二,於是讓白帝子手下留情,莫要傷了師兄弟間的同門之誼,九元真人原本隻是要折折清竹子的銳氣,而莫離子卻誤解師父的意思,在同苦竹老人的比試時,用法術戲弄於他,苦竹老人應接不暇,白帝子出手相助,因此比試沒有分出勝負,苦竹老人憤憤不平約莫離子十年後再作比試,無上真人和清竹真人測算到門下弟子必將在十年後結怨,但又不好違拗門下弟子的比試,但又怕傷了同門之誼,誤了師父廣成子交代的門派機要,又想到苦竹老人在厲害修煉十年,也必不是莫離子百年修為的對手,於是為比武規定三條規則,一比武其次不得傷及同門之誼,二點到為止不得傷害手足之情,三蓬萊之會每十年一期,增進同門聯係,三位真人又同時敦囑莫離子,此時莫離子才知道自己曲解了師父的意思,九元真人又讓莫離子莫要與苦竹老人結怨,莫離子清楚苦竹老人的底細,就算他再修煉二十年也不是自己的對手,而十年之後的比試,隻要自己贏得不要太過分,屆時在順水推舟和他冰釋前嫌,所以對師父的叮囑也就不以為意,之後三位共同入東海仙島準備聯手抵禦劫,而白帝子、莫離子和枯竹老人也各自返回山中修行,轉眼十年時間過去了,三位真人也再沒有回來,因此他們的三位弟子各攜師命再赴蓬萊,這次原本是以聚會為主,比試為輔的蓬萊赴會,卻沒有想到苦竹老人這十年來,一直苦練法術發誓雪恥,在和白帝子的比試中,苦竹老人隠住不發,但白帝子驚奇的發現苦竹老人法力視乎一日千裏,短短十年間已經不亞於百年之功,雖然二人表麵上打成平手,莫離子心想一定白帝子相讓,正想自己應該怎麼做個順水人情,化解十年前戲弄苦竹老人的事情,白帝子下來時提醒莫離子不要輕敵,莫離子不以為意一上去比武時,就被苦竹老人打傷,莫離子輕敵吃虧,心中不服氣正要祭出法寶拚命,幸虧蓬萊島主韓琦出麵排解,白帝子從旁勸解,這才沒鬧得苦竹老人忽然莫離子生死相爭,但是莫離子一直耿耿於懷,準備再等十年和苦竹老人一決高下,沒想到苦竹老人自此之後辭去了十年一會,改為一百年在來蓬萊比武相會,雖然百年對於凡人很長,但對於修仙者來也是瞬時,因此蓬萊島主和白帝子等人也都沒有異議,何況十年一會是太過頻繁,對於修行之人來動輒要閉關數十年,才能夠精進一點點修為,於是蓬萊之會也就改為百年一會,沒想到的是百年之後,莫離子再次敗於苦竹老人之手,自此華山派和綿竹山結怨日深,隻是華山派人丁興旺,而綿竹山僅僅隻有四位門人,因此他們門下弟子在江湖倒是不經常遇到,所以兩派即使彼此排斥也隻是限於在蓬萊的時候,而莫離子也不再赴蓬萊比試聚會,苦竹老人也不再親自去蓬萊,後一百年已經由弟子代為出席,白帝子對於同門漸行漸遠也是無可奈何,為了不再和綿竹、華山疏遠距離,於是每百年各派出兩批弟子,一去蓬萊一去華山溝通門派之誼,又過去了二百年了,三派勉強維係著斷斷續續的關係,這日在不老峰的通宮中,四名身著白雲青墨長袍,手持紋龍紫竹劍,單膝跪地負手作揖,叩拜坐在正中央的紋金綿竹九龍椅上的一位古稀老者,那老者麵容枯槁長眉過肩,白鬢皓首雙耳下垂,一身子墨灰霧大袍,盤腿端祥而坐,為首的那名弟子開口道:師父,弟子四人即日將赴蓬萊,與大雪山門下師兄弟比武較藝,那老者正是苦竹老人,回答道:一氣連枝共脈承,繁華榮辱兩相生,當年怒氣徒然起,百載同宗枉自爭。玉竹子蓬萊之會你不必去了,玉皇子,玉清子,玉明子你們三人即赴蓬萊不必耽誤了,三人繼續磕了一個頭,又向玉竹子告辭道:大師兄,我們走了!玉竹子微微點頭依舊跪在苦竹老人前麵,等三位弟子離開後,苦竹老人道:四百年了,玉竹子道:師父可是在為華山之事憂心,敢問弟子可為師父分憂?苦竹老人取出一顆青色光芒四射的珠子,飛向空中慢慢的來到玉竹子麵前,那珠子晶瑩剔透露著淡淡的清瀅之光,玉竹子驚訝道:幽冥珠?苦竹老人道:你帶此珠去華山交給你師叔,他自會明白我的用意。玉竹子接下幽冥珠也不再多問,他深知師父向來心高氣傲,這次主動將至寶幽冥珠贈與莫離子,想必是與華山和解,於是叩首道:弟子一定不負師命,苦竹老人道:我與你師叔相爭數百年,以至於兩派漸行漸遠,實在是愧對你師尊清竹子真人,更是違背了師祖廣成子上仙的囑托,所以你要妥善此行,經過苦竹老人的一係列敦囑,玉竹子取了幽冥珠,下山準備去往華山,因為與華山從無往來,所以就先到去往山下的綿陽鎮,準備些路上所需的東西,然後打聽打聽華山的事情,還要想個好點的理由,莫要折了綿竹山的麵子,看著一路遠去的綿竹山,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下山了,但是這次要去的華山,是和綿竹有著幾百年的糾葛,自己不但要去調解兩派,還要不能讓綿竹山丟了麵子,這倒是一個難辦的事情?於是先來到綿陽鎮裏,買了些食物和水,然後向鎮民打聽了華山的方向,準備禦劍飛行直接去,可是要個什麼理由呢?思來想去實在沒有什麼辦法時,正看見三名身著黃岩青鬆雲錦袍的人,玉竹子一眼就認出是華山門下弟子,心道:華山的人?他們來綿陽鎮幹什麼?嘿嘿一樂,莫不是他們也是來找我們綿竹和解的?剛想過去時,隻見一名綠蘿披風雲錦長衣的女子,先自己一步迎了過去,和那三人有有笑,那女子雖然在服飾看不出什麼門派,但是她腰間的一枚白虎銘文玉佩,卻是大雪山白帝子師伯的至寶,玉竹子默念道:大雪山、華山!這下有意思了,看來三位師弟要白跑一趟蓬萊了,於是先默不作聲暗中的跟著他們,看看他們到底要幹什麼?隻見他們到處打聽綿竹山的不老峰,不出玉竹子所料果然他們也是要來找綿竹山,不過綿竹山的不老峰設有本門結界,而且本門向來不與山下的人往來,怎麼可能有人知道不老峰呢?他們一行人到處打聽,也隻是打聽到了綿竹山的翠雲峰和綿竹峰,問起不老峰時,隻聽鎮民們是因為綿竹山遍種竹子,四季常青千年不老,所以當地人也稱綿竹山的山峰為不老峰,至於那座山峰才是不老峰,那就誰也不上來了,有的是翠雲峰有的是綿竹峰,還有的人兩座山峰都是不老峰,那一行四人更是摸不著頭腦,隻能決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