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筆墨做甚啊?”王安聽聞李白不是要去找李邕尋仇,於是放下心來,但又疑問道。
“哼,他李邕不是瞧不起我李白嗎?那我李白就在給他寫一首詩讓他再來辱我。”李白冷聲道。
王安不能理解李白的意思,疑問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李白沒有在為他多做解釋,而是回房,寫下了一首詩。
李白拿著所寫之詩走了下來,王安連忙迎上去,接過李白手中的詩,看了許久,異常震驚,磕磕巴巴的說道:“你竟然敢這般大膽?”
王安不得不被詩中內容所震驚,隻見詩雲: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詩分明是在對李邕的諷刺,借宣父之事諷刺李邕沒有容人之量啊。
宣父乃是孔子尊稱,李白借用《論語?子罕》中的孔子說的那句“後生可畏,焉知來這之不如今也。”來諷刺了李邕的狂傲。連孔老夫子都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有有什麼資格輕視後生呢?
以大鵬自詡,同時也可以看出李白的自信。
“哈哈哈,此詩才氣又如何?”李白狂笑的問道。
“好,好,好,當真是文采斐然啊。”王安不由得開口說道。
“既如此就在勞煩平之一次了,此詩就叫做《上李邕》吧。”
“李哥你真要我把此詩交給李邕啊?”王安問道。
李白點了點頭,表示不錯,看著王安一臉的糾結,開口安慰他說:“平之放心,若是李邕怪罪下來,我李白自是一力承擔,不會累及平之的。”
“李哥這是說的那裏話啊,我倒是不怕李大人怪罪,但是你這詩要是惹惱了李大人,我怕日後你在想踏入官場就不易了。”王安對著李白勸慰道。
“平之莫要再說,我自不怕他,再說這大唐的官場是他李邕說了算嗎?”李白狂傲道。
王安還想再勸,但是見李白如此,也不好在開口說些什麼,最後哀歎一聲就離開了。
第二天一早,李白就結了飯錢,離開了渝州,心中有了許多的不快,來時意氣風發,走時卻又有些失意了。
而王安並沒有在這一天將李白的詩交給李邕,因為他害怕因此使李邕震怒,到時不僅李白恐怕自己也會被懲處。
於是在過了幾天後,王安才敢將詩獻給李邕。
果然不出不出所料,李邕看完詩後大怒,隻聽李邕怒聲道:“哼,無知小兒,不過學了幾年微末之技,亦敢這般大放厥詞,以鯤鵬自比,竟然還以《論語》中所記典故來諷刺我,真是大膽。”說完甚至立刻就想命人將李白拿來。
不過這時李白早已出了渝州,向著下一個地方前去了,李邕也沒有辦法,倒也沒有為難王安。
李白離開渝州後就直奔嘉州,李白雖然在李邕那裏受了辱,但心中還是傲氣無雙,還是那詩中的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