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太子楊廣繼位建元大業。時天下太平,國力雄厚,楊廣又為心高氣傲之輩,於是欲一展宏圖,遂修運河又三征高句麗,此皆利國利民之事,然則楊廣其人太過急功好利,大興土木而又不使民休養生息,百姓苦不堪言。終至一日,反王四起,狼煙遍地,大隋王朝也在頃刻之間瓦解。
天下再次陷入戰亂,跨州連郡,成王名皇者不計其數。關西李氏在李淵帶領一下亦是舉兵而起,李氏占據關中,手下盡是能臣猛將,遂在此亂中勝出,一統四海,掃平天下諸侯,於此天下終姓李也。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連殺太子與齊王兩人,又入太極殿逼迫唐高祖李淵封其為太子,自此李世民入主東宮,不久又逼迫李淵讓位,李世民登基為帝。李世民上位後吸取先隋敗亡之訓,多施仁政,使民休養生息,一時國力雄厚。李世民駕崩後傳位九皇子李治,治後又傳數帝,及至唐玄宗李隆基時雖經武氏之亂然天下太平,國力已是空前絕後也。
長安元年,正值女帝之時,天下黎民安居立業,而在劍南道錦州偏遠的鄉下一所廬屋之中一婦人夢見異象,夢中有一老者,其自稱太白金星乃天上星宿,為遊人間故借此婦人之腹降臨人間。婦人醒心大驚,數日後果然有喜,又喜又驚,想那日夢中老者自稱太白金星,故為腹中子取名為白,待至加冠後在為取字太白。
李白少時家母因其不凡,遂寵愛尤甚,心誌不定又恃寵而驕,頗為頑皮。家母為他選擇附近最好的教師,將他送入私塾,可謂耗盡心神。然而李白,天資聰穎又心性不定,時常逃課去尋樂,漸漸老師所講的也不明白了,這下更是不願去學了。又一日李白照常逃課前去河邊玩耍,突然在岸邊發現了一個老嫗,手中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磨石上磨,李白不解上前問道:“太婆,你這是在做什麼?莫非你還想將這根鐵棒磨成針嗎?”語氣毫無謙卑與尊敬,話語之中也是多含嘲弄。誰隻那老嫗並未生氣,頭也不抬道了聲是,李白大驚,大聲道:“你莫非欺我年幼,不明事理嗎?這等粗大的鐵棒整麼會磨成針呢?”老嫗問言方才停下,目視李白說:“嗬嗬,你若堅持日以複日的做,自然可成,你若不堅持半途而廢,自然做不成。你說是嗎?”李白聞言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反駁了,正在李白愣神時,老嫗又開口說到:“小家夥我識得你,你天資卓越而意誌不堅,若就此下去一生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好個李白不愧為太白金星轉世一瞬間想了明白,並為自己以前而自責愧疚,當李白頓悟欲要答謝時,抬頭卻不見老嫗蹤影,心中不由感到驚奇,後認定這位老嫗是來點醒他的仙婦。而至此後,李白在未有逃課之舉,學習亦是刻苦奮進,老師與同窗問他原因,他隻道是一位仙婦點醒了他,問者皆是稱奇。
開元七年,女帝的統治早已消散,而盛世之象卻依舊還存。而隱居大匡山讀書的李白此時也亦是一十八歲,這時的李白身穿白裳,長發飄逸,目光炯炯有神,真是好一個翩翩君子。自李白為老嫗點醒,之後便是日以繼日的勤奮學習,其間又偶練劍法,早已是脫胎換骨不複當年了。李白這數年苦學,也讓他人刮目,在其老師同窗相傳之下,李白名聲也已不再局限於一鄉一地而是傳遍了錦州。李白認為如今已然學成,再在此地學習一生也就如此了,於是李白便向老師辭行,老師挽留道:“今時雖天下已定,然劍南地處偏僻,又多險峻,吾恐有山賊作亂害了你的性命。”李白數年來兼學武藝,自負劍術有成回到:“夫子勿擾,學生這些年來也是勤學武藝,當是不懼那等居山作亂的賊人。倘若他們真的敢來我必讓他們變為我劍下亡魂。”李白老師見他這般堅定和自信便也不在阻攔,隻是告訴他一定要萬分小心,不可因言語之過而惹惱的別人,叫人害了去,李白當即答應。李白又來到家中將此事告知父母,父母也是見他堅定也是沒有攔他,隻是叮囑他要小心,在外不要苦了自己,並從家中拿了幾兩銀子,又幫他收拾了些行李,牽了匹馬,便讓他出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