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郡近百年來,有七大宗門、十三世家之說。
所謂七大宗門,就是與朝廷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紫華閣、和徐亦山這一任郡府走得比較近的藥師堂、向來中立的兩個宗門明山宗和朝山宗、跨域宗門據說來頭比較大的瀾水宗,最後再加上兩個純正本地派的宗門八極宗和四海門。
雖然隻是七家,但彼此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任何兩個宗門之間,幾乎都是非敵非友。
就拿明山宗和朝山宗來說,這兩個名字有點相近的宗門,卻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去,向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而八極宗和四海門,按理來說應該最為仇視,因為它們的路子差不多,“同行是冤家”,但它們相互之間又是知根知底,並且共同作為本地派,混跡於七大之中,長久下來又有了點互作倚靠之意。
再如紫華閣和藥師堂,按理來說在徐亦山這一任上,兩家宗主多有朝麵,但事實上並沒發展出什麼交情,見一麵是點頭之交,見十麵一百麵還是點頭之交。
紫華閣有點看不上藥師堂,藥師堂麼,老子吃好的喝好的,發展得也挺好的,用得著攀附你?
扯淡!
瀾水宗則如同是“自耕自讀自傳家”,人家別有傳承也別有天地,雖然也早就在這裏落地生根,但主根並不在這裏。
所以麼,幾大勢力之間也就是這麼回事。
老朋友確實是老朋友,但也是“how old are you!”
今天,四海門邀請的,事實上就是徐亦山和許同輝,加七大宗門,再加十三世家。
七大宗門和十三世家是有重合的地方的,總的來說,剛才入場的小兒輩,不算許廣陵和秀兒,也不算其他幾個隻是入場感受氣氛的小盆友,實際參予競比的人,是五十二人。
七位宗主,一人列二十個,結果最後這五十二人裏,有三十四人被挑了出來。
就以四海門門主來說,他怎麼挑?
首先,自家的五個裏麵,挑三個。
兩個太少,根本就是吃大虧;四個似乎又稍微有點多。
而且就算他選自家四個,甚至五個都選上,別人也不可能慣著他,結果最後麼,他四海門的“英才”隻有他一家投票,尷尬不尷尬?
所以麼,四海門門主的二十個人選,是這樣的:
四海門自家,三個。
其它六個宗門,也不分厚薄了,一律是一家兩個。
這就是十五個,然後剩下五個,就在其他人裏隨便選了,當然了,是從表現好的人裏選。
他估計其他人的篩選方法,也和他差不多,最多也隻是小有出入。
剛才名單一份一份亮出來,果不其然!
要不是一切都是現場舉行,弄不好還讓人以為他們是早就商量好的呢。
但事實上這完全不用商量。
四海門門主認為這樣選比較合理,其他宗主也認為這樣選比較合理,於是大家就“合理”到一塊去了。
就像一道試題問“1+1=?”一樣,一百份答卷裏,答案很可能如出一轍,而那並不是所有人事先商量合謀的結果。
一樣的心,一樣的行,這就是“誌同道合”。
如果四海門門主剛才真的選了自家四個,那現在他敢保證,其他六位宗主的視線會全都集中到他身上來。
不是憤怒於他為什麼給自家選了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