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亦山(1 / 2)

聖人……就是這樣看人的?

徐亦山的心神有點恍惚,而就在恍惚中,許同輝的聲音不緊不慢地傳來: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冷青雲進入族學的第一天,教他們的先生用一支雪白的小手指般粗細的小棍子,在一個黑色的平整的占了小半邊牆壁的板子上寫下了這八個大字。

……

就這樣,徐亦山這位地階強者,開始了一場奇幻之旅。

這是……話本?

從聽到第一句,徐亦山的恍惚就被強行地拉了回來,也被從對於聖人的某些猜想中拉了回來,其心神被牢牢地釘死在話本的內容裏。

話本,四海門的聚星樓搞出來的玩意兒。

其實這東西南州也有,京都也有,不是聚星樓的獨創,應該說,聚星樓是效仿其它地方的做法。

但在這郡城,確實是聚星樓才有。

而話本,徐亦山也看過不少。

畢竟是修行者搞出來的東西。

作為一個高階修者,其實,任何一個有關修行的東西,他都會願意去接觸,特別是地階大成,修行久久地陷於停滯之後。

最初,他甚至都把話本當成是一種可能的突破手段之一。

誠然,寫話本的多數都是一些低階修者,他們的層次,他們的水平,所有人綁一塊兒,都不夠徐亦山一個小手指頭捏的。

但話本之所以是話本,就在於它的虛實相間。

實自不用說,在徐亦山這裏,那些話本中所有的“實”,都是垃圾,不值一看。

而偏是那些“虛”,既有胡編亂造,也有想入非非。

當一個低階修者突破現實的桎梏,開始想入非非的時候……

其想出來的東西,對徐亦山來說,絕大多數,仍然是垃圾。

卻,還是有那麼一小點,一小丁點兒,有時就能給他一些不一樣的啟發,讓他眼前一亮,“唔,還可以這樣?”“不錯,可以試試。”

這些啟發也是極零星的,並且都是小啟發,認真講起來,算是微不足道的。

但徐亦山也還是樂此不疲。

修行之餘,總要找點休閑。

這種在沙攤上撿貝殼的舉動,算是個小樂事。

是的,小樂事。

海浪不停地來而又去,去而又來,偶爾地,就留下了那麼一些貝殼在海灘上。

隨手撿起來,看看。

這些貝殼大多相似,少有新奇。

但這並不妨礙有新的貝殼被海浪帶起來的時候,仍然去撿起來看看。——萬一有新奇的呢?

這就是徐亦山對“話本”這種東西的總體印象。

是的,聚星樓的話本陳列閣裏的那些話本,有一個固定的讀者,就是徐亦山這位郡守大人。

這要是讓那些撰著者知道。

不,哪怕是讓四海門知道,也足以讓他們得意半天。

徐亦山啊!

他們安南的天!

但,當然,他們不知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徐亦山不想他的這個小愛好變質,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家夥弄得無趣。

也所以,自始至終,他的這個愛好都隻是愛好,不為外界所知。

此刻,這位“老讀者”,就是平生第一次地,以比較特殊的方式,不是看,而是聽著一份話本。

在完全未想到的情況下。

他更未想到的是,這一次,他不是在海邊撿貝殼。

而是在他全無任何心理準備之下,就被突起的海浪一下子,卷入了浩浩蕩蕩的大海之中。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這短短的八個字,這話本開頭的八個字。

聽在他的耳中,就像是在東山,他修煉的靈地,黃昏,漫步於山腳。

太陽漸西落,倦鳥次第還。

而一片寧靜之中,忽然,一聲巨鍾鳴響。

鳴響在耳旁,鳴響在心中,也鳴響在不知多遠的山外。

徐亦山的神情變得很凝重,態度也變得很認真,甚至,如同變成了話本中的那些小學童,在仔仔細細地聽著從許同輝口中說出的每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