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來講,可以將之列為“x大修持法門之首”,至於x大,可以是三大,也可以是五大、七大、十大等等。
反正不管幾大,吐納都當居其一,並且也位居其首。
以之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
而關於吐納,道藏各家所述,各有各的法門和手段,有的詳細載之於道藏,有的則秘而不宣,隻是留下一段簡單敘述。
其法門手段,以許廣陵觀來,有正有謬,有比較普通,也有較為不凡有所看點的。
不過,不管是正也罷謬也罷,普通也罷不凡也罷,但凡是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都是可以誇獎一句“不錯”的。
是實修者。
而不是單純的設定黨、嘴炮黨、理論黨、學問黨。要知道,此等之輩,混跡於道藏之中的,那是太多太多了,簡直都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在吐納這個方麵,許廣陵究一身所學,以及窮一身之所證、所驗,為兩位老人度身打造了一套吐納法門,然後又在這個基礎上,讓他們吐納的時候,位居風眼之中。
以聚集並始終旋轉、流動著的元氣靈氣,作為吐納的輔助。
一內一外,都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至少以許廣陵當前的高度來看,是這樣。
但風眼處千好萬好,有一點不好。
那就是覆於重蔭之中,哪怕許廣陵已經讓它盡量地開闊了。
所以另外地,他為兩位老人開辟了一個“觀日台”。
這個觀日台是不作為吐納之地使用的,而純粹隻是讓兩位老人在完成了清晨的吐納之後,有一個散步、舒展身心意識以及沐浴朝陽的所在。
所以它的建設也很簡單,就是位於山腰間的一個較為開闊的平台:
處於山體的東南麵,太陽初升,即可觀日。
橫,四百米,寬,兩百米。
地麵以大青石鋪就。
除了背山的那一麵,其它三麵,皆是視線一覽無餘,沒有任何草木遮擋。
不過其後,許廣陵又在這個觀日台的四圍,每隔四米,栽種了一株荷花,作為“邊界線”。
在地麵上,弄出直徑二十厘米、深八十厘米的圓孔,一排排這樣的圓孔分布在觀日台的四周,而在這些圓孔的底下,是微微環流著的溪水。
生長環境弄好,隨後,許廣陵在每一個圓孔內,扔下了一截藕。
然後沒要多久,一個個孔內,一片片大如傘蓋的荷葉伸出地麵,並高達地麵之上一米、兩米三米之高不等。
綠葉擎豎,清香四溢。
一個很簡單的平台,沒有任何特點,但隻是加上了這麼一個小小的“點綴”,一切,似乎都不同了。
如畫一條龍最後,點上了睛,又如做一道菜最後,灑上了鹽。
在許廣陵這個“自然之子”兼“點翠師”的手筆下,簡簡單單的觀日台,頓成又一小小的勝地。
完工後,不止是兩位老人完成每天的吐納後喜歡到這裏來溜達,就是住於山下的不少老人,也喜歡到這裏來。
這裏不是封閉的“禁地”。
許廣陵是樂得兩位老人在散步休閑的時候,有些伴當的,所以在這個觀日台上,他於四周,荷花邊界線的內側,又零零星星地作了一些小布置。
如石桌石凳,可以下棋,五子棋軍棋象棋圍棋等等,可以打牌,可以打麻將……
還有專門的飲水台。
供應的水,是燒好的裝在大木桶裏的山溪水,加上每天都不一樣的茶葉。
然後,這個觀日台,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熱鬧之地。
==
感謝“至方”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嶪爺”的月票捧場。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093/25131467.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