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小病大病。
一生都沒有生過一次病的人不能說絕對沒有,但就算有,肯定也隻是極少的個例,可以忽略不計的。
從大的統計學數據上來看,這世間,絕大多數人的一生,其實是個不斷生病又不斷痊愈的過程,當然,也有些病,一旦得了,就談不上“痊愈”。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比如說,頭禿了,但是沒有變強。
比如說,頭沒禿,但是頭發白了,一直都是“黑白參差真可愛”!
比如說,眼近視了,不用濾鏡,不用特效,而自帶朦朧效果,真的是羨煞人也。
比如說,鼻炎。
……
那真的是從頭到尾,沒有哪一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
但是從大多數人生病的過程,可以看出或者說總結出,一個生命體,從少到老的過程中,氣血在總體的由盛而衰中,具體變化的過程。
鼻炎了,或者經常感冒,每年至少有個一二三四五六回,說明氣血衰了。
頭禿了,說明髒腑衰了。
肩周炎、腰間盤突出、腿關節炎等,說明骨骼衰了。
而從這個角度看過去,也可以把人體的大小疾病分為三種:
一是常規的氣血衰弱,導致的淺表性疾病。
最典型的,表現在頭如感冒,表現在腳如腳氣。
二是長久的氣血衰弱所導致的髒腑衰弱,因累積性的代謝及運轉失調而產生的中慢性疾病,這些疾病,理論而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治愈。
如白發,如近視,如鼻炎咽炎氣管支氣管炎,如重度失眠及神經衰弱,如心髒病肝硬化胃炎等等。
太多太多的疾病都可以歸入這一類。
三就是骨骼類的炎症以及各種惡性的癌症了。
這是氣血長久地衰,並持續地衰減到一定程度後,身體所給出的信號。
許廣陵是醫者,但他不止是醫者。除了醫學準大宗的身份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大宗師。
後為主,前者隻是從。
這也就決定了他看待疾病的視角,不可能是單純的醫者視角。
其實哪怕是中國古代的很多醫者,看待疾病,同樣也不是單純的醫者視角。
古之大醫半為道。
很多人,要麼與道士親近,要麼自己就是道士,要麼不是道“士”,但卻不折不扣地是道家流派的傳承者或學習者,更不用說作為醫之一道源流的《黃帝內經》,那是什麼?
是醫書不假。
但它的視角,它的高度,不是醫者。
許廣陵在醫學一道,同樣也有幾個發展過程。
最初,從章老先生受學,那是一個很普通也很標準的中醫小學徒。
但當他依靠太極拳打通了手足心竅之後,慢慢地開始不假外物,或者說不借助外界的知識,而單純從自己的身體,感知、發現、研究、總結許多可以說是醫學的東西。
然後,伏羲訣、神農訣、素女同心訣、回天針,以及陳老先生所授的散手、開天步以及諸多拳法等,這些東西,無不從自己的方麵,拓展著許廣陵對於生命的認識。
而當他晉入大宗師之後,以前的所有這方麵的認識和發現,終於算是百川歸海、萬流歸宗。
大宗師的成就,推動著醫道的進展。
而醫道的進展,助他從頭從始,建立大宗師的體係,從那三階九級開始。
應該說,“大宗師”與“大宗”的互相促進、互相提升,那種極優質的良性循環,在許廣陵身上已經初步印證。
所以他才說,大宗師之路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