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種植,上午讀書,許廣陵這也算是應了古代的“耕讀”二字了。
中午是沒有午飯的,許廣陵給兩位老人準備的就是一天兩頓,早餐和晚餐,早餐大概在八九點左右,而晚餐大概在四五點左右,這也是和兩位老人的作息配合。
一日三餐隻是習慣,而並不是理所當然。
合理的飲食是怎麼樣的?
隻能說,沒有定數。
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生活方式,所要求的飲食,當然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體力消耗大的,就多吃米糧,腦力消耗大的,就多吃魚肉,兩者消耗都不大的,就多吃菜蔬,向清淡方麵靠,如此等等。
這是飲食種類,而進食時間,當然也需要和生活節奏有所配合。
許廣陵現在麼,則是隨意度很大,可以一天一頓,也可以兩三天一頓,以至於十天半月一頓,但當前階段,他正常地,是兩到三天一頓,而所吃的東西,也就是喝點果汁等,補充身體代謝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什麼的。
至於能量消耗方麵的補充,基本不需要。
有大地山川之氣,還有陽光,或者說日月星光,這兩者加起來,已經夠了。
中午,兩位老人會睡上兩個小時左右,以恢複上半天的心力損耗,主要也是讓身體更好地完成代謝。
許廣陵則不需要。
他開始一天中第二次的巡山,觀察記錄先後種下的那些草木的生長情況,及整個區域的二氣變動情況。
這般又一次的散步之後,便到了下午時分。
下午,許廣陵是沒有具體安排的,隨意而定,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清閑,實在是,他要學習和思考解析的東西,太多太多,多到簡直都是千頭萬緒的。
識竅的成就,這是主體工程。
而圍繞著這個工程,許廣陵抽絲剝繭,建立了很多很多的分項工程。——青華寶篆隻給了他目標,但這個目標太高太遠,太縹緲太無蹤,需要他一步一步地鎖定範圍,然後再一點一點地壘石為梯,向其靠攏。
一蹴而就,是不存在的。
許廣陵早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章老先生這幾天在試製茶葉。
最開始是桑葉,後來是荷葉,而當兩種粗製品放在一起,略作品嚐之後,章老先生也罷,陳老先生也罷,甚至包括被邀著一起品嚐的大佬也罷,他們共同地都拋棄了桑葉,而轉睛於荷葉。
不是桑葉不好,實在是,那荷葉太太太太太出色了!
微苦,微澀,微香,微甜……什麼都是微,但當那很多的“微”聚集在一起,不知道怎麼地,一口荷葉茶下去,整個肺腑都為之通透的感覺。
隻能說,妙不可言。
於是,章老先生就開始專心地製作起荷葉茶來。
但這一專心,問題就來了,問題也大了。
粗製和精製,要求是不一樣的。
之前,章老先生就是簡單地烘焙,從池塘裏采下來的荷葉,連洗都不用洗,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得差不多了再放到大鍋裏略烘就成了。
而現在,精製的時候,章老先生就發現,不論是曬,還是烘,他所操作的每一個過程,都對荷葉的味道實際上是有所破壞的。
簡單地說,他製出的茶葉,在很多方麵,甚至都比不上鮮荷葉!
這讓老人頗為沮喪,也很不解。
陳老先生加入了進來,以他釀酒的經驗及各種雜項知識,幫助老友作著各方麵的實驗。
采摘。
清晨帶露采摘,中午烈陽下采摘,傍晚夕陽下采摘。
清洗。
不衝洗直接進入下一步,山溪水中簡單衝洗,積水潭中浸泡上半小時、半天、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