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發達了!(1 / 2)

蘇向東,東南某報社的記者,行內也有叫采編的。

這年頭,不論是信息還是實物,都向網上發展,網下的好多東西,不論以前有多興旺,好像就在幾年的時間內,被統統打跌成了“黃昏產業”,開始其苟延殘喘的生涯,就待被徹底掃進垃圾堆的那一天。

文化信息類產業可謂首當其衝。

出版社不好混,雜誌社不好混,報社一樣不好混。

業外的人可能隻是在走近報刊亭的時候偶然間發現見了好多年的熟麵孔不見了,再一問某個以前買過覺得還不錯的雜誌,然後得到報刊亭老板的答複:“喲,那一份啊,早就停刊了。”

那就換一本唄!

無關痛癢,更不會影響什麼生活。

最多某些曾經相當鍾愛某份雜誌的人會小小地不適應和惋惜一下,但也很快就會找到替代品,或者將曾經的興趣轉移,然後陪伴了幾年的東西,也就漸漸淡忘。

但對業內的人來說,那就真是比較淒慘了,在這個被衝擊得七零八落的產業鏈中,一次又一次的調崗裁員就不說了,薪水也幾乎隻有降沒有升過,對比那什麼東西都往上升的物價,讓人情何以堪!

蘇向東印象最深的,是鹽價。

他進入報社的時候,當地的鹽價,是一塊二一袋,而現在,是三塊五一袋!

“等將來吃不起鹽了,咱就跟古代一些地方的人學習,以辣代鹽,正好我還挺喜歡小米辣的,決定了,到時就一口饅頭一顆小米辣,不要太爽!”

“是啊,包你爽翻天,等你墳草頭三丈高的時候,我會去給你祭奠一場的,誰讓我們是同事呢。”

“嗚呼哀哉,同病相憐,心有戚戚。愛妻前些天告訴我,俺們家吃不起西瓜了,以前一個西瓜五塊,現在同樣的西瓜,一個要五十塊!還沒有以前的好吃。以前夏天,我都一天一個西瓜,現在一周才能摳摳搜搜吃一個。唉,水深火熱啊,仿佛回到了舊社會。”

“小同誌,你這思想不對頭啊,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舊社會你能一周一個西瓜?想多了你。你這話要是讓老板聽到,嘖,調崗名單的第一位,就是你了!”

“調就調啊,誰怕誰。天天寫這些沒勁的東西,還三改五改的,我看送報紙都比這好。”

“送報紙還真輪不到你,那位置是我們老板小舅子的。”

……

這是蘇向東他們幾個同事一次聊天時的內容。

其實整個報社,上到老板,中到總編主編,下到小編以及他們這些內容采輯人員,日子沒有一個是好過的。

老板為報社的生存和發展而愁,抵擋或者迎合互聯網的大潮足以讓其心焦力瘁,總編主編為內容導向而愁,近些年來民眾的口味越來越奇怪了,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還有零零後,口味幾乎完全不一樣,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分化,處於不同經濟層次的民眾,口味天然地大相徑庭。

“本地宗教辦事處打算和老年文化中心合作,舉辦一個‘傳統與現代,宗教與流行’的民間鑒賞活動,本報也是合作方之一,需要你們拿出點東西出來。”

前幾天,主編這麼對他們說道。

鑒於這次的讚助經費還算不菲,所以報社也拿出了相當的誠意,讓他們這些采編分赴國內各地,尋找所需要的一手材料。

東北華北西北,東南華南西南,嗯還有一個華中,全國七大片區,他們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抽簽決定,於是打鬥地主地主總是從頭炸到尾還老是碰上豬隊友給送力打麻將總是他們三家搶一門而另一家獨享一門的蘇向東同誌,簡直是毫無意外地抽到了西北片區。

“我就知道是這樣!”

已經被老天打擊得毫無反抗精神的蘇向東,很爽快地買了張機票,從東南飛向了西北。

不是旺季,不是旺區,打折機票,也就比硬座稍微貴那麼一點點,至於高鐵那肯定是不用想的,就是把報社拆了也不可能出這個錢。

下了飛機坐綠皮,下了綠皮坐巴士,下了巴士坐三輪,下了三輪騎共享單車,蘇向東輾轉於各個選定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