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小橋流水,鐵板琵琶(2 / 2)

一天新學一套拳,在學習的過程中和陳老及章老就拳理切磋及印證著,然後再和陳老過招幾次,這個項目,簡直讓許廣陵如同小孩獲得了新玩具。

武不離醫,醫不離武。

武和醫並非是孿生兄弟或姊妹,而是它們都是基於對身體的研究及利用。

章老不太懂武,但他的拳理很精湛,時有絕妙之言。

陳老不太懂醫,但他的舉手抬足,處處都是醫理。

許廣陵既不太懂武,也不太懂醫,至少暫時階段,相比起兩位老人來說是這樣。但論起對身體的了解和掌握,他現在,已經遠超兩位老人,別說隻開了頂竅的章老了,就是已經打通了三心的陳老先生,也同樣是望塵莫及。

所以,在所謂的“武學”上,許廣陵的進步是駭人的。

他駭的對象不是普通人,而是二老。

開始兩三天,兩位老人還對許廣陵的反應快捷表示稱讚,尤其是全程壓製兼虐打許廣陵的陳老先生,神清氣爽之餘,實不吝稱讚之辭,也可以說,這位老人把以前許多對許廣陵的稱讚,壓抑著,積攢著,直到現在才統統地一股腦丟給許廣陵。

但是從第四天起,過招之後,這位老人就沉默了。

望著許廣陵離去的身影,兩位老人相對站立,默然無語,好一會兒,陳老先生這般咕噥了一句:“老不以筋骨為能。”

看著身邊整個精氣神昂揚絕無半點老態的老夥計,章老先生搖搖頭之後,忽地莫名而笑。

“老家夥,你也別笑。每天晚上我可也是在書房裏的,我估計連三年都不要,拙言這孩子就能在你的看家本領上,全麵超越你了。”陳老先生說著,頓了頓後,又強調著:“我說的是全麵!”

章老先生卻很淡然: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對於那一天,我早已有心理準備了。”

“你是老不以筋骨為能,我是老不以術業為能了。老夫現在惟一的期盼,就是能不能托弟子的福,把手心竅給開了。”

聽得這話,陳老先生沒說話,隻是不經意地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

眼睛離腳的距離不到兩米,手離腳的距離更是不到一米。

但就是這不到兩米、不到一米的距離,傾老先生半個世紀還多的光陰,也沒能“抵達”。不過也正如老夥計所說的,一股新的力量,又灌注到了身上。

足心竅,難道還真的打不通了?

老子不信那個邪!

陳老先生伸手摸著掛在脖子上的那串長長的玉石珠串,目光悠遠,也堅定。

對於一個曾經赤足趟雪、單衣臥雪諸多類似行為如等閑的老人來說,意誌這種東西,是向來不缺的。

何以能開天門?

靠的其實不是功法,或者說不止是功法,更多的,還是整個的精氣神凝聚在一起,所形成的那種意誌。而這種意誌,老人差不多已經貫徹一生,貫徹到,都已經成為本能了。

隻要生命在,這意誌就會在。

==

感謝“元熙寶寶”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房子傑”的月票捧場。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093/9588508.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