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還是肉類。
假設把一個人餓上幾天,餓到極處,然後再把蘑菇、青菜、豆腐、魚、肉這五類烹飪好的食材放到其麵前,絕大多數人選擇的,應該是肉,或者說,肉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對其形成的誘惑最大!
但還是那句話,陰陽常常相伴。
肉類是好的,但它們的雜質也最多。
其實不是雜質,隻是它們並非為人類而設,更不是為人類專門的量身而設,在許廣陵的體驗中,如果說吃了蘑菇像喝了純淨水,那吃了肉就像吞了口泥石流。
雖然這泥石流最終還是會被淨化,但整個身體在這個淨化的過程中都很勞作。
目前來說,許廣陵也不知道吃肉對身體的好處更大還是壞處更大,他所知道的隻是好也有,壞也有。
學生有疑問,找老師。晚課過後,客廳閑談時,許廣陵試探性地把吃肉這個問題拋出來,問詢於二老,然而兩位老人也並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章老的回答是,長壽的老人裏,吃肉的有,不吃肉的也有,天天都吃肉的有,幾十年都不沾肉的也有。
陳老的回答是,老夫年輕時,最喜吃肉,鍛煉過後,飽飽地吃上一頓肉,簡直就是人生最大快事。想著鍛煉後有肉吃,老夫打拳才有心,才有勁兒,整個人的精神氣都不一樣的。
隨後三人又圍繞著這個問題來了番談古論今,其間肯定有談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什麼的,但整個一晚的閑談結束,許廣陵還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不過,收獲還是很大的。
其實,每天晚上,不論正課還是課後的閑談,許廣陵收獲都是很大。
正課且不說,作為“千年第一神醫”,章老的醫術水平許廣陵還沒有真正見識,但其授課水平,許廣陵卻是見識了,而老人是越來越給他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真的是每一天,都幫他開拓了一片新地圖。
閑談麼,兩位老人都是飽讀之士,這裏的飽讀可不是世俗或者說通常意義上的飽讀,什麼移動書廚之類的,用來形容兩位老人簡直就是一種侮辱,非要這麼形容,那也得說是移動圖書館還差不多,並且還得是大圖書館。
而事實是,他們讀的書不僅博且廣,更是有著自己獨特且深入的理解。
在醫學上,章老可謂是一代大宗,在武學上,陳老也可謂是一代大宗,醫學和武學上的大宗不代表其它方麵的大宗,但當他們用這個大宗的身份蒞臨別的體係時,其理解和角度,也絕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
而這些理解,這些角度,就在每晚的閑談中,被許廣陵恣意地汲取著。
論真實本領,兩個都是不可一世又或是驚世駭俗的老人,就這般如尋常野老一樣地,在每天晚上的“家常閑話”中,將一身所學和浸染,毫無保留地,薪火相傳於他們所看中的後生。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鬆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
這棟尋常的小樓,因著兩位老人的存在,在許廣陵的感覺中,越來越像是一座“蓬萊島”。
而許廣陵,也並非尋常的訪客。
因為夢,因為青華寶篆,因為兩位老人的傳授,或者還要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和天資,雖然這似乎是最不重要的,總之,因著這諸多因素,許廣陵正以一種令兩位老人瞠目結舌到都已經麻木的速度,在近乎於光速般地成長和蛻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