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列為特別加更,不算在正常更新裏。這些天欠缺的章節,會在下月補上。
祝書友“蕭遙風逸~”生日快樂!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一千八百年前,曹魏政權的扛把子曹操這般說道,毫不遮掩地為杜康酒作著廣告,也不知道是不是收了大筆的廣告費。
許廣陵此時意念紛紜,情緒也有所激蕩,而時至今日,對付這樣的狀態,他也有著相當嫻熟的手段了。
何以解此?唯有歌詩。
於是,就在接下來的十分鍾內,又一首曲子自許廣陵的手下誕生。
這首曲子和之前的六首又都有所不同,而且是相當的不同。《大夢千秋》《聖賢之路》《灼灼其華》《爛柯》《世界扉頁》《大宗師》,這六首,不管它們的表達是激昂還是低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由完整的旋律貫穿,從開始到結束。
但這一首不一樣。
就如同一個人的習作,更或者說是孩童的隨意塗抹,這裏一處,那裏一處,在旋律表達上,這一刻,才“黃河遠上白雲間”,下一刻,就立馬是“大漠孤煙直”了,這一刻,才“飛流直下三千尺”,下一刻,就立馬是“小桃無主自開花”了。
簡單來說,如果把這首曲子填上詞,讓人來唱,一首歌唱完,不,唱到一半,唱的那個人多半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與其說這是一首曲子,更不如說,它是由許多首曲子拚接而來。
若用衣服來形容,這就是一件由碎布條拚接而成的百衲衣,不過,在初始的一段又一段看似完全雜亂無章的堆砌之後,這首樂曲的整體,開始走向一種詭異的前後呼應……
前麵的所有斷奏,就如大地上一條條單獨的河流,它們有的向東,有的向西,有的向南,有的向北,有的直,有的曲,有的來回彎曲,有的環繞如圈,但是慢慢地,視角被往上拉,一點點地上拉。
而就在這個上拉的過程中,那些所有的河流,漸漸從雜亂無章、毫無規律,步向一個驚人的同調,彙成一道澎湃的合流。
最終。
萬!流!歸!宗!
從無序到彙合,從彙合到洶湧,從洶湧到澎湃,然後,在一個極致的上揚中,樂曲戛然而止。
就如萬頃碧海,波浪一層層迭進,一步步推高,最終,大半的海域掀起巨浪,浪高百米千米,勢欲吞天,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地,天地靜止。
樂曲停在這裏,而若有聽眾,聽到這裏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許廣陵微微一笑。
以往的作曲,他是用基礎的積累以及一點點天分,在作一種“正常”的編譯,但從這一首開始,他的作曲水平,終於確確實實地有了一個跨越式的進展,進入到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全的層次。
許廣陵想到了老師在醫術上的三步跳。
此時此刻,他實實在在地意識到,他的作曲水平,也完成了跳躍的第一步。
沒有太多思索,下一刻,許廣陵直接把這第七首準備問世的曲子,命名為《造化》。
曲子本身,是擔不上這麼高大上的稱呼的,盡管在許廣陵自己看來,這首曲子算是不錯,相當不錯。但之所以如此命名,最大的原因,是記念這一日的所感所受,所得所獲。
是聊以記述他自身的造化。
其實,這七首曲子的命名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任何時候,許廣陵隻要看著這七首曲子的命名,就知道,這一路上,他經曆了哪些輾轉。
每一首曲子,都意味著一次輾轉,也意味著他自身的一次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