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大唐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一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當時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戰,HB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十二月,安祿山叛軍已經於十二月十二日攻入洛陽。東京留守李憕和禦史中丞盧奕不肯投降,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HN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撤出洛陽,死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
寶十五載六月十日,玄宗皇帝於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和左右神武軍六軍十多萬人的保護下向西轉移。由於官吏嬪妃大都隨駕西行,沿途的父老百姓常常遮住道路,懇請皇上不要舍棄社稷,所以西行並不順利。經過三的走走停停,第四到了離長安一百多裏的S興坪縣馬嵬坡。
到了馬嵬坡,大軍停下來了。由於撤離長安過於倉促,所帶物資極為有限,糧食嚴重不足,將士不得不忍受饑餓。加上對朝廷的諸多不滿,於是十多萬軍隊都不願走了。
由於在軍隊中早就流傳著丞相楊國忠奸逆誤國甚至通敵賣國的傳聞,軍隊各部紛紛要求殺掉楊國忠以清君側,於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上奏殺楊國忠,皇上不得不同意了軍人們的要求。結果楊國忠被眾軍士亂刀砍死。
但是事情還沒完,十四日這一,大唐中央政府禦林軍十五萬人,齊集於S興坪縣馬嵬驛。隻聽得喊聲震,鼓聲動地。又見旌旗蔽日,黃沙滾滾。中軍帳裏,大唐玄宗皇帝神色淒惶。滿朝文武大臣,個個麵帶驚慌,手足失措。行軍大將軍陳元禮站在高台上,高舉雙手,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喊道:
“靜一靜!靜一靜!靜一靜!……”
“砍了通敵賣國的楊國忠!絞死禍國妖女楊太真!”
“靜一靜!靜一靜!靜一靜!……”
“砍了楊國忠!絞死楊太真!砍了楊國忠!絞死楊太真!……”
“楊國忠已處死,可貴妃娘娘她……靜一靜!她是皇妃!是……是皇妃!不能殺!不能殺!……”
“不殺禍國妖女,我們就散夥!絞死禍國妖女!絞死禍國妖女!……”
這玄宗皇帝無可奈何地向帳內一擺手,幾名刀斧手一聲應答,向帳內走去。此時,幾名公公從帳內一擁而出,一齊跪在玄宗皇帝麵前,哭著哀告道:“陛下!不能殺呀!娘娘不能殺呀!不能殺呀!……”
話間,幾名刀斧手已將楊貴妃架之帳前。“嘩”的一聲,六軍湧動。口裏喊著“絞死妖女”,其實誰都想看看這楊貴妃的姿國色。人群一陣騷動。大將軍陳元禮忙舉雙手,盡力喊道:“安靜!安靜!安靜安靜!”話間,隻見刀斧手並不舉刀,而是拿出一副丈餘長的白綾,套在貴妃的脖子上。幾名刀斧手分列兩邊,抓住白綾兩端,一齊用力。可憐堂堂貴妃娘娘,一代絕色美人,就在這一瞬間,香魂出竅,命喪黃泉!
玄宗皇帝掩麵痛哭。幾位公公一齊奔了過去,扶著娘娘遺體,嚎啕大哭起來。行軍大將軍陳元禮高舉指揮旗,向西一指,十五萬大軍即如滾滾洪流,向西奔湧而來。
卻這玄宗皇帝避難於巴蜀城都,倏忽八年已過。賴朝中文武眾臣,鼎立扶助。先後鏟除安史逆賊,蕩平中原,一統大唐下。乃迎玄宗皇帝重返故都長安,幸未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