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西詭藏 楔子(1 / 2)

民國時期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過:“這世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盜墓也是如此,土裏有了值錢的東西就會有人去盜,有盜就有技術,最早的盜墓行為能夠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和百工司業一樣,盜墓也是一門手藝活,也有家族傳承。

根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盜墓者集散地在洛陽邙山,這裏的古墓一層疊著一層,層層疊疊,隨便在山上打下洛陽鏟,都能插空,盜洞多得整個邙山都成了麻子臉,“幾無臥牛之地。”

這些人多是民盜,有著很明顯的家族分工和技術傳承。持續了幾百年之後,直到後漢,曹操成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官盜組織,也就是發丘將軍和摸金校尉所率領的“發丘軍”。

當年曹操勢力衰微,從邙山周邊村落中以高官厚爵為諾,尋訪出八名年輕的盜墓高手,按手藝高低賜下三印五符。這些人,仗著祖傳的盜墓手藝,第一次有了名號,成了官麵上的人,非常得曹操的器重。

這三名發丘將軍和五名摸金校尉,各自掛了符佩了印,出生入死,盜掘金寶,親如兄弟。一番徹夜密談後,八人融合各家的星、青烏、八卦、奇門之術,終於作出摸金校尉最重要的一門本事,“分金定穴術”。

到了明代,摸金校尉一脈出了一個奇人,名諱不詳,道門弟子,道號張師。

把前人所有盜墓的經驗吸收各地風水流派,自成一家之言。

撰寫出摸金校尉的另一門手藝“搜山尋龍訣”,隻可惜到了這裏,有道是物極必反,合久必分,張師自感盈滿則虧,便將一生見聞寫成九本奇書:“分金、定穴、開土、啟棺、奇門、百獸、暗硝、雜賦、絕藝。”

其中的前四本乃是本家手藝,傳給了四個弟子,讓它們發下毒誓,永不可四人同時下墓。

後四本則是曆代摸金校尉之見識墓中機關、奇門遁甲、奇獸窮物、雜項怪傳、絕代之技。

從此,整個中原大地上,經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這些發丘將軍和摸金校尉的傳人依然未曾衰落,活躍在龍樓寶殿、冰川凍河、極峽深穀等詭異秘境,演繹出一段又一段的驚險故事,恩怨情仇。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摸金四門之一的葉家,出了一件怪事。

葉家居住在中國南部,隱居在山林裏,祖祖輩輩以盜墓為生,日子可以過得非常滋潤,憑借著祖傳的倒鬥手藝,一個山村裏居然有好幾輛紅旗牌轎車。

在通向村口祠堂大路的中間,有一口老井,這口老井據是在建村的時候就被打出來的。

這口井是口枯井,根本就不能打出一滴水,村裏的年輕人要把這口井給填平了。老人們紛紛搖頭,這口井是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村子的命眼,毀了它,村民就會遭受非常大的災難。

這些年輕人不聽話,他們的汽車開不進去,其中有一個叫葉建軍的人,有一他帶著頭要把這口井用石頭給填了,他在村口的祠堂外麵叫道:“既然井沒用就要填平,壓成路多好?以後車能過,人也能在這裏活動,咱們幹嘛要留著它?”

村長葉丈德是他的老爸,老頭子一聽,氣的火冒三丈,跑到村口,手指指著兒子大罵道:“你這個兔崽子快給我跪下!這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如果你真要填,那先把我這把老骨頭填下去!你再不過來,我隻能去把你二爹找來,好好地收拾你這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