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旗在明生產大會與最高執政委員會的關係之前,先很仔細的介紹起了議會的形式。薩奇英則完全忘了自己曾威脅過對方,而是收起了傲氣,像個學生一樣坐在一旁仔細聽講。
在李紅旗看來通過選票選舉出代理人,代理自己參加議會的形式,並不僅僅有眾議院、參議院、下議院、上議院和立法院,還有蘇維埃、人大以及政協。
末世前很多東方大國的民眾以為自己的國家沒有選票,自己沒有選舉權,這其實是出於無知或者睜著眼瞎話。每次選舉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部門都發出了通知,而這話的人自己不重視,也懶得去。
米國國會和東方的人大,毛熊的蘇維埃都是一國的權力機關。之所以讓東方人感覺選票離自己很遠,在於社會形態發生了變化。
比如這套設計在最初設計時,並未考慮過人口流動會像今這般頻繁。
所以那個時候選人大代表,候選人都是自己身邊的時刻相處的工友,大家自然知道誰優誰劣。而現在人口流動太快,人大選舉時無論是黨委推薦還是工農直選,候選人很有可能都是陌生麵孔,選民投與不投感覺沒什麼區別,自然熱情不高。
還有一點就是東方的宣傳力度比不上西方,最直觀的體現便是雙方為選舉而掏出的宣傳費用。
在米國,016年為了競選一個年薪0萬米元的工作崗位,僅明麵上可查的資金就花了68億米元。不金發土撥鼠和黛安夫人,單伯尼靠著人均7美元的集資方式還籌集到了18億美元。
這些錢絕大多數都花在了宣傳之上,而像這樣的競選宣傳,西方每四年就得投入幾十個億。反觀東方,競選國家主席時完全就沒有花錢這個概念。
而且東方的商業資金也不會拿出68億米元公開介入到選舉當中,一來投入根本不劃算,二來法律上也不允許。
除了宣傳的差異之外,東西方的兩種議會在形式上也有著不少區別。
西方的議會中最典型的是米國國會,它講究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互相製衡。
其中立法權歸國會,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眾議院議員45人,由人民直接選舉,任期兩年(這米國選舉中唯一個由人民直選的機構,也是任期最短的機構)。參議院一百人,在每個州裏推選兩個,任期六年。
理論上來,參議院的議員完全是各界精英(尤其是法律界精英)把控,屬於富人的權力。而眾議院則來自人民直選,但他真的能代表人民行事權力麼?
代表人民最少也得有幾個人是從平民中來的吧?但米國的選舉直接定下來競選人的最低資產,生活上達不到白領資的工薪階層就不要想這種事情了。不過後來米國將這條法律廢除了,不是因為它變公平,而是因為那條法律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眾議院議員任時最短,而且還是個全職工作,必須拋除原來的本職工作全身心撲在議會上,而且議員的工資根本不足以應付日常消耗。所以無需設立最低資產,因為泥腿子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經碰的灰頭土臉,知道了這其中的厲害,紛紛回家種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