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州道域大堯朝九華山。
飲馬歸來,已是江湖過客。
章毅作為第一批從堯宏戰線上下來的殘兵,身上就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
“五十年了,五十年了······”
“記得我從這裏出發那,我還是一個放馬奴,那時候日子多自在,多自在。”
“現在的大堯朝也太不把窮苦百姓當人看了,到處抓人服兵役,連十歲的孩子都不放過”
章毅,用手指數著,僅剩的四隻手指,互相戳來戳去,一陣陣風吹過,雖然已經是春末,但在九華山下還是寒冷,心裏涼颼颼。
路上看不到多少人,縣郡路,能有多少人呢。他看著遠遠數十裏外好像有個村落,如果他記得沒錯,哪裏就是郎家口,他出生的地方,他想跑起來,但是連年的傷痛已經壞了他的身子,撒尿都不行,何況跑起來,五十的戰場生活,能活著就謝謝地了,哪裏還能保證自己還有個囫圇身子,要不是這樣上頭也不會放他還鄉。
章毅呼出了一口氣,白白的霧,像旱煙,刺口,嗆人,不太舒服。經過三百年的戰爭,大堯朝地界上已經看不到多少像個樣子的地方了,到處是廢墟,戰火肆虐,活下來的都是女人,男人都上戰場去了,無論老幼。
慢慢走吧,一步步挪,還是可以走回去的,自己已經老了,也不差幾,再回到鄉裏,自己也沒啥,隻希望自己還能靠發的三千還鄉錢,在鄉裏買個幾分薄地,蓋個茅廬,也不怕風風雪雪,不憂慮戰火綿綿。
九華山,道域第二名山,相傳萬年以前為華昊道君道場,帝於此講經道,弘揚真理,廣受信徒,是香火第一鼎盛之地。
道君武力非凡,可禦劍而行,踩長空為船,十分神妙,點石成金,祈雨求風,九華山一帶百姓深受福澤,稱其為大仙人。華昊道君因此在道域身名俱揚。
道君年六百而升仙,百姓口口相傳壽與齊,道君傳下道法《九華升仙錄》,刻之為石刻五幅,善善扶持大家自然無受拘束,又有養生強健之功效,所以《九華升仙錄》深入民心,一時間無論凡俗武人都背誦傳承,有實力強橫者可斷筋重續,無畏雨雪寒風,壽延三百。不過隨時間匆匆而去,神功暗沉,五幅石刻也再無影蹤。
後七千年,有三幅石刻突現,時代之智者千亮一生研究《九華升仙錄》,深入研究其理,研究而出絕世神功《華道經》、《抱樸錄》及《摩訶薩》,一時間時代欣欣向然,俠客大儒欣欣向然,亦有武人悟道,悟出千百般功夫,由此道域武風濃厚,千年時間江湖錯綜,大道名為自然,華昊道君道理已然傳承萬年。
千亮智者,元澤五年出於白達穀,執掌一口白鐵長刀,名為“苦練”,無人知其根源,出世後於湯陽城擺擂,挑戰道域各路孺人武夫,無論才思氣力都遠勝之。後被般若國國主請為國師,般若國國土遼闊,包含道域五分之一,跨服五萬餘裏,國內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國民三億,都以國師為長。
千亮廣收門徒,開設學府道院,講授經學武法,百姓稱其為智者,信徒千萬。
華豐十一年,般若國已換三位國主,當時九華山出土無名石刻三幅,九華山獨塘郡守章久研之數月,一無所獲,便呈貢給國師千兩,時千亮歲已殘苦,齡一百三十,命不久矣,得無名石刻後,研究數年得此石刻為七千年前九華山華昊道君一生所結晶《九華升仙錄》殘部,悟道得絕世神功《華道經》、《抱樸錄》及《摩訶薩》,並將《九華升仙錄》刪減改動,散於江湖,無論男女老少皆可修習之。
從此既是江湖恩怨,百年情仇,一代代男女因此喪命,一雙雙兒女交錯深情。
章毅走的慢,走的也累,兩條腿經曆生生死死,在戰場裏趟過水火,早已經沒有幾分氣力,但硬生生的意誌還是有的,活的過五十年戰火喧囂的老兵,有哪一個不是橫練的的筋骨,就算是已經年逾六旬,滿身子毛病,也能硬撐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