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稱聚人曰財。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謂矣。夫行教化在乎設職官,設職官在乎審官才,審官才在乎精選舉,製禮以端其俗,立樂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職官設然後興禮樂焉,教化隳然後用刑罰焉,列州郡俾分領焉,置邊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貨為之首,選舉次之,職官又次之,禮又次之,樂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十邊防末之。或覽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
有誰能料定,唐室宗祧難繼,而藩鎮並起。古典式的貴族社會,也就成為了曆史的雲煙。宋時常有修族譜者,常慨歎,自己祖宗譜牒缺失,難以考證。真是因為這種難以考證,才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在蜀地出現。
往外看,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組成。這些商人在1600年1月1日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15年的貿易專利特許。公司共有15個持股人,資金為7萬英鎊。”
隨後,166年荷蘭鬱金香崩盤,損失不計其數。
緊跟其後的就是,170年9月英國南海泡沫崩盤。
最近的就是008年次貸危機又出現,一時間狼煙四起,到處風聲鶴唳。好像所有人一直在學習,可是同時發現自己從,曆史中學到的東西少的可憐,隻能看著曆史繼續沿著既有的韻腳往前走。
縱觀現在的世界上的差不多二百多的國家和地區,雖想在都已經就如了現代社會,但是每個國家的生產率就千差萬別了。要是生產率千差萬別,效率,收入,國家發展都會千差萬別,再加上同樣多樣性的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最終呈現的經濟活力也就千差萬別了。
由於這些不同,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會本能的向勞動力成本的地區集中,去尋找那些薪酬成本更低的勞動力。
就如當年花旗國南北戰爭是情況,北方日漸發達的工業體係,需要廉價動力和原料和市場。而此時的南方由於自然環境良好,發展起來的完整的種植園經濟,就需要保護自己外在的市場不受任何不可控因素的幹擾。
而南北戰爭的最終的結果,也是打破了駭人的南方種植園經濟,同時也造就了自己的工業化的雛形,進而一步步走上了工業化國家之路。
直到很久以後的1946-1960年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由於二戰等一係列原因,采取補償性財政政策,來應對日漸吃緊的財政。同時這也可以認為是多年前那場戰爭造成的後續影響之一,就是充分工業化以後那麵就會要麵對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就是所有經濟的金融化或者成為資本化,來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原罪之一。
於是就很自然的主張在經濟蕭條時期,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而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時期相應的減少財政支出,來平衡財政,實現收支盈餘以抑製不必要的需求。於此同時,這一時期的財政盈餘總額超過財政赤字總額,實現自己平衡赤字的目的。同時。也為日後在次貸危機中。政府強力幹預經濟再一次提供了更多的背書,來證明這一措施的正確性。
需求被抑製了也有壞處,沒有出現嚴重的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但是又要麵對一個更不想麵對的問題通縮。最現而易見的就是,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落後於歐羅巴和扶桑國。
最後反而要麵對自己扶持起來的那些國家的競爭,首當其衝的就是扶桑國在日用家電上的步步緊逼。
最後,1956年的扶桑國經濟白皮書發出了“我們已經脫離戰後時代”的宣言;1958年建成東京塔,一萬元麵額的紙幣開始發行。扶桑國人已經真實地感受到了經濟的在發展。感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打開前經過反複搖晃的啤酒一樣,一打開就香氣四溢。“戰後時代已經結束”這句口號,常常掛在扶桑國人嘴邊,成為了當時的一句流行話語,扶桑國人視為最珍貴的“三件神器”也在緊跟著經濟增長而來的消費社會變成了,最時髦的三件新產品:黑白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而原來的RB皇室的三件傳家寶,傳是從照大神那裏繼承來的,分別是“八咫之鏡”、“叢雲剣”、“八尺瓊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