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城,官道之上,三個將軍打扮的人,正牽著馬匹行走。
為首的,是一個麵相和藹,但又不失威嚴的中年人。他緊鎖著眉頭,臉上表情也有些呆滯,似乎是遇到了煩心事,可眼睛裏卻充滿了堅定,搖頭道:“二弟、三弟別說了,孔明此人,為兄誌在必得!”
他身旁,左邊站著一個丹鳳眼,紅臉長須的大漢。
而右邊,則是一個長相凶惡的大胡子。
這三者不是別人,正是拜訪諸葛亮沒見到人,無奈從臥龍崗回來的劉備、關於、張飛三兄弟。
已經是第二次了,生性高傲的關羽,此時極為不滿,而性格火爆的張飛,已經快要炸了,嚷嚷道:“大哥何必這樣執著,那孔明不過是一介山野村夫,我們去了兩次都……”
“孔明不是山野村夫!”劉備道。
其實此時,他也有些煩躁,可卻無處發泄。
他劉備這一生,勵誌要興複漢室,可大半輩子蹉跎,得到的結果卻非常不好:小勝常有,大戰卻幾乎每戰必敗,打來打去像個無頭蒼蠅一樣,東奔西跑毫無建樹。
直到前些日子,徐庶的出現,才給了他一絲曙光,讓他看到了興複漢室的希望。
然而,這希望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徐庶被曹操用計坑走之後,劉備集團幾乎頃刻間癱瘓,這讓他深刻的明白:打天下要用腦子,靠武力永遠都隻能是不入流的莽夫,自己必須有一個夠分量的謀士。
然而,已經人過中年,又根基淺薄的他,去哪裏找謀士呢?
徐庶推薦的諸葛亮,成為了他唯一的希望。
因此,與其說是他多看中諸葛亮,倒不如說是他隻有這一棵救命的稻草,必須抓住。
“二弟、三弟你們不明白,我們都是武人,雖然武藝高強可以衝鋒陷陣,卻不會出謀劃策,也不會治理百姓。”劉備說:“我們需要謀士,需要讀過書的文人……”
話沒說完,一堆隨意擺放,如同垃圾的書本,就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不就是書嗎?我張飛也能讀。”張飛說著,拿起了一本。
劉備也被那一堆書吸引,好奇的拿起了一本《農民論》。
而關羽則盯上了《春秋》。
見狀,旁邊書館裏的楊浩,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那一堆書籍,自然是他故意安排的,目的,正是吸引劉備等人的注意,將他們引入書館。隻有這樣,才有機會將他們的知識變成書籍,填充書庫。
楊浩的書館,名為“諸天書館”,是一座可以穿越諸天萬界的神奇圖書館。
作為館主的他,自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原本守著一家爺爺留下的圖書館混吃等死,卻不料在一場天地異象之後,自家圖書館被安裝了一個“諸天圖書館”係統。
於是,它有了穿梭諸天萬界的能力!
不僅如此,係統還弄出了一個“書點”製度,通過書點可以快速學會書中的內容,甚至一瞬間完全學會並掌握書中知識。
而書點的來源之一,正是收集書籍,特別是那些名人親筆書寫的書籍。
比如說,關羽親自編寫的《關氏刀法》、張飛親自編寫的《丈八蛇矛》、劉備親自編寫的《帝王學》、《草鞋編製技巧》等等,隻要是名氣大的,無論作用如何,都能夠提供大量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