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三月道家郎(1 / 1)

詞曰;廣陵不知歸處,竹西煙柳翠幕。揚子清波蕩,千帆過盡飛渡。日暮,日暮,江花依舊如故。

三月揚州,桃瓊怒放,綠蔭初成。城郊官道邊的一處茶攤上,隻聽一聲清朗的吆喝聲響起;“店家,請與貧道來一碗茶,揚州特有的果子也來些。”店家駐睛一看,是一位身著素白道袍的年輕人,這道人十八,九歲上下,生的麵白無須,雙目炯炯有神,一頭烏發高束成個道髻,側身掛著道袋,身後背一個布囊。看似風塵仆仆但卻神采奕奕。有詩一首以證風采;

豐神清朗質自高,不似宋潘有美嬈。

外若流雲映清池,內如朗月照碧霄。

避塵練道深山裏,身無飾姿氣仍妙。

修得玄奧三五段,學去呂祖求逍遙。

這店家經營茶攤多年,常與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眼看這道士相貌氣度不凡,不敢怠慢,立刻上前招呼:“道爺,您請上座,茶與果品立刻給您備下。”

“多謝店家”年輕道人一臉笑意,讓人頓生親和。不多時,便端上一盤果子,一壺清茶和一盤糕點。“道長您請吃些這桂花糕。這是我渾家自製,亦是本地一道特色。”店家看年輕道士十分謙和,茶攤四下客人又不多,端上茶點後便與他聊了起來。

道士笑吟吟的拿起桂花糕放入口中吃過一口不禁大讚;“甜而不膩,入口香味四溢,看來這揚州不光春景無限,花糕也是一絕啊。”

店家聞言大喜;“哈哈,道長果真有眼光,這桂花糕我一般不拿出來賣,今日一是您為道長,身份尊貴。二是看您初來揚州,讓您也可嚐嚐這揚州手藝。”年輕道人聞言作揖感謝。店家又問;“不知道長授碟何處?”

“道於熙寧元年授碟,師承皂閣山東華真人靈虛子門下。”

“竟是名門高道,真是失敬。”店家聞言便悶頭要拜。原是這趙宋一朝為李唐正統之繼,都以道教為國教,並於朝廷設立道錄院發授玉碟,隻有授碟道人才可稱道長,一旦授碟上則得朝堂認可,下可得宗法傳承。這閣皂山又是三山符籙之一,下道門宗府,地位顯赫。故店家聽聞年輕道士是授碟道長又是大派弟子,便要拜他。

隻見道士身手敏捷,左臂輕扶,竟將店家已拜下的身子扶起,並道;“道自幼便隨師於山觀中修煉,又得師薦取得玉碟,既非顯貴,又無寸功,店家無需如此多禮,若有求助即可來,道亦當相幫。”

“人並無所求,隻是敬重道長。道長不知,這揚州城地處茅山北角,若有些妖魔作亂,也總有茅山下來的高道們斬妖除魔。護佑一方平安。因此我等見到道長們總是相敬一些。”

“店家,伏魔衛道是我輩之職,我也聽聞茅山的道長們乃是正道楷模,但之前一直無緣相見,頗為遺憾。”

“若道長往常來此,也定可見到些茅山下來的高人,可最近半月不知何事,竟未見一名道長過往,也是奇怪。”

年輕道人聞言笑了笑和店家;“店家,茅山是近期得了朝廷聖旨要舉行羅大醮,因此三山二派的道長們早已趕回主山了,我也是奉了師命前去觀悟儀式,因此路過揚州。看時候不早了,我也該繼續趕路,今日便要入了揚州城,這桂花糕著實可口,可在與我帶些嗎?”

店家聞言道;“道長您喜歡,我再去備些,全當送給道長。”不一會店家從後廚拿出一油紙包遞與年輕道人,道士接過,抱拳謝道;“多謝店家,日後有機會再來叨擾,。”罷便飄然上路,腳步輕盈敏捷,店家看到茶桌上赫然放著二十文錢,追出門問道:“道長如何稱呼,日後若見,也好招待。”

“貧道全真子,後會有期。”隻聽得清朗之聲從官道遠處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