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鐸南下時,祖大壽帶領大軍在占領了遼州後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
大軍一路南下,半內便攻克沁州的武鄉縣,接著朝著潞安府方向出擊,結果在襄恒遭遇了防守明軍的強力抵抗,由於這地方的地形複雜,且水路眾多,祖大壽並沒有強行攻城,而是帶著在遼州收服的羅漢三等降軍西擴,將沁州剩餘的兩城全部吃下。
此時祖大壽率領的清軍勢力已經將山西之地五占其二了,南邊聚集大軍處同時接壤平陽府和潞安府。
沁源。
這裏剛剛經曆過一場大戰後,守城的三千明軍統統戰死,祖大壽帶領的的大軍正在城中搶掠殺戮,望著一片瘡痍的沁源,祖大壽沒有絲毫感到愧疚,反而下令加速屠城的步伐。
現在打下遼州和沁州後祖大壽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繼續猛攻潞安府,而是消化鞏固現有的戰勝成果,他打戰比較老成保守,在沒有確定得到多鐸勝利和劉芳亮歸順的消息下,選擇了第二個比較穩妥的辦法,要鞏固果實,那就意味著需要派兵和潞安府的明軍對峙。
沁州隻有三座城池,且分散的很長,他手下大多都是新降之人,不夠可靠,若是分散看守的話,壓力會很大,得將兵力收縮起來,所以,相對沁州和武鄉兩座緊靠著遼州和潞安府的城池來,沁源就顯的沒那麼重要了,正好給手下和新降之人屠城加以激勵。
“報告大帥,襄恒守將薑恒這兩日派不少人馬在武鄉附近徘徊。”有士卒上前和祖大壽彙報道。
“唔。”祖大壽唔了一聲,不緊不慢的呷了一口從縣衙中繳獲的茶葉,“將死之人罷了,不去理會他。”
“豫王爺那邊打的怎麼樣了?”
“探子回報,豫王爺已經將偽明潞王的大軍擊潰了,此時應正在平陽府城中休整。”
“甚好,看來大局已定了,打了幾個月的仗,大家也累了,回遼州休整休整,等過完年,再把太原拿下來給攝政王獻個禮。
在沁源的祖大壽自然不知道平陽府城的變動,屠完城後便帶著大軍班師回遼州,隻留下在遼州因獻城有功的將領羅漢三,帶著幾千新歸附的兵馬在此駐留,進行焚燒屍體等善後事宜。
平陽府城,激烈的戰鬥並沒有停止,反而隨著趙毅的加入,變得更加血腥。
林涉帶著周圍三千多的兵馬,在城北的軍營固守,因為弟弟碩讬和上千名清軍在亂軍中被劉芳亮部殺死,收到消息的嶽讬第一時間就帶領幾千清軍朝著這邊殺來,雙方的人馬在短暫的僵持後,林涉的人馬很快就被凶悍的清軍殺敗,隻能借用周圍現有的防禦工事在苦苦支撐。
嗚~~!!!
城中清軍集結的犀號已經吹了第三遍了,滿頭是血的嶽讬恍若未聞,披著一身鎧甲親自在一線廝殺。
“貝勒爺,王爺那邊讓收兵了!”有個將領匆匆趕來和嶽讬道。
清軍中,聞令三聲不遵者斬,縱然再不甘,嶽讬也隻能紅著眼睛退了,否則周圍的親兵不想死的話,就得先把他殺了。
“退兵!”
嶽讬匆匆抹了一把臉上的血,似乎要把百米遠處的林涉的麵孔深深的記住。
數千名清軍一邊退軍,一邊背起戰死的同伴們的屍骸朝著城中靠攏。
而從城西一路清剿進來的趙毅部,也堪堪殺到。
“殺光他們!”酷愛當先鋒的張計首先率先撞上這股清軍,對難纏難打的清軍他不僅不懼,反而興奮道。
什麼樣的將領就帶什麼樣的兵,張計為人勇猛,手下的兵也都不孬,本來是獨立的騎兵團的張計部,因為要跨過姑射山,隻能不騎馬,重新抄起老本行玩步戰,而張計本人還兼任三軍槍術總教官,手底下的戰士們鋼槍和刺刀拚殺功夫同樣是全軍名列前茅的存在。
“排槍預備!”連長們掏出腰刀朝著嶽讬那邊的清軍嘶吼道。
嗖嗖嗖,一根根鋼槍劃過空氣,朝著身前斜上方端著。
“衝鋒!”
虎!
士卒們起身吼了一聲,端起鋼槍,朝著矮粗壯的清軍們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