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

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不盈尺,

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

側身西望長谘嗟!

世人均知,此‘蜀道難’乃唐時道學者李太白之大作,它道了出入蜀地之艱、險。

巴蜀盆地,四百高山。山高入雲,離盈尺。山中溝壑縱橫,飛瀑從而降。穀底江水湍急,與山崖碰撞,轟鳴如雷。山澗險阻,連猱猿都難以飛越攀沿,何況人乎!“黃鶴飛不過,悲鳥號古木”。那子規鳥之啼鳴,都甚為悽慘。林中虎、豹、蟲、蛇,更令人生畏。朝避猛虎,夕避長蛇,蜀道難也!棧道雖通,然守道兵士,卻勝似豺狼。無有銀錢,怎得通行。欲入蜀地,瞻仰你那已有四萬八千歲的容顏,再把蠶叢、魚鳧王拜祭一番。無奈進入蜀地太難。撫膺長歎!欲把家還。

其實不然,李太白雖在言進入蜀地之艱難,而蜀地卻是他向往之地。那裏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風光無限,且民風淳樸。李白曾有數年時間,生活在巴山蜀水間,且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讚美巴蜀,留傳至今的名篇。蜀地更有他向往以久的道家文化,那裏既是道文化之發源地,又是曆代道家先賢的道場之地。在蜀地滯留多年的李太白,乃是他人生路上的飛躍。蜀地毓秀,使之心竅大開。在習學了高深的道之識、醫之技藝的同時,且練就了嫻熟的道家劍術。寫作詩、詞、賦之修為更達至高深。

一曲‘蜀道難’,給世人開了個不的玩笑。詠唱之餘,望蜀而卻步。冥冥之中,也許太白先賢知道,蜀地它年會有邵雍、張三豐、劉伯溫等道家新秀崛起。繼他之後,更有蘇東坡、郭沫若這樣的文壇巨匠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