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幅員遼闊,從曆史記載開始可列為國土第一寬廣,這都是百年來的南北征伐的功勞,從唐高祖開始的百年征戰奠定了唐王朝赫赫傳世的武功。而至於武宗時,打遍下無敵手的大唐,開始興文治,以求王朝千秋萬代。於此任用儒家,儒家文治,重教化萬民,令每一村族都必辦私塾,於是乎就有俗話——窮文富武,這窮人家的孩子若是想著日後有點出息,都會送到私塾裏窮讀、苦讀,盼望著能考上秀才,再不濟在村子裏能幫人寫寫書信,算算賬,可以混口飯吃。
私塾裏的先生水平參差不齊,畢竟隻是要求有私塾即可,這是政績,南江縣向來不管這麼多,每一村都辦上了一個私塾。
“咚”
二寶腳一蹬,踢在了桌腿上,齜牙咧嘴疼醒過來,用手擦了擦旁邊柱子上的口水,聽著衣衫破爛的先生抑揚頓挫的念著:“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井田村的私塾在南江縣算是規模最大的了,兩進的大院子,刷的大紅漆。最裏麵二進的房子是書堂,窗戶透亮,裏麵有著四五十個書桌,不過靠著最後麵零零散散坐著十一二個學生,隻有少數幾個隨著先生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其他人都趴著睡覺,除了靠在柱子上睡的二寶。
二寶打了個哈欠,又想靠著柱子睡覺,朝狗和他趴在桌子上睡著要舒服些,可他還是要靠著柱子,台上的畢竟是先生,麵子終究要給一些,不好做的太難堪。
“二寶。”
身子粗壯的朝狗子拉了拉二寶的衣衫,一手拿著半個饅頭往二寶桌子上扔。
念書的先生,剛好轉過頭來,看見了丟在二寶桌子的饅頭。朝狗咧嘴對剛好看見這一幕的先生笑。
先生一字一句的念著聖賢書,走到了二寶桌子旁,將二寶沒有馬上拿到懷裏的饅頭拿了起來,塞進了自己的兜裏。
“先生。”朝狗子看見了,喊了一聲先生,先生斜了他一眼,二寶趕緊隨著先生念得字句喊了起來。
“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也。”
先生轉過身慢慢的跺步回到了前麵,繼續領著學生念書。
“二寶,你幹嘛攔著我?”
朝狗子把二寶拉過來麵對自己,那半個饅頭可是自己今一半的午飯,是給二寶準備的,可不是讓這個破爛先生吃的。
這些年來,南江河水泛濫,每年的稻米都會被河水衝毀一些,家裏口子多的,那幾畝薄田都沒辦法填飽肚子。
朝狗家的饅頭,是他爹用一頭野山鷹和一個北方來的商販換來的麥種來的,麥種植不多,他家也隻能省著吃,他一個,他爹娘一個。
“他是先生,就讓他吃半個。今我不餓。”二寶打了個哈切,道:“我再睡會。”
朝狗子心中不爽利的看了先生一眼,心裏極為別扭的趴在桌子上,兩隻死魚眼就這樣翻著白,用餘光掃著台上的先生。
井田村教書的先生,年齡看上去四十餘歲,是前年被縣裏麵派到井田村的,來的時候村裏麵的鄉紳劉老爺帶著村民到村口迎接。鞭炮、舞龍什麼的,隻要有的都用來迎接他。不過他倒是沒什麼禮貌,帶著一身多日未洗澡造成的臭味和鄉紳劉老爺聊了幾句,就:“我隻是來這裏過過幾年就回去了,不用這麼來接我,以後的一日三餐備好,每逢單日就需要有肉吃,每個月要有十斤酒的供奉。”
大唐朝雖然興文治,可是如此龐大的國土要做到村村有私塾,國庫也難以支撐,隻能讓村子裏承擔一部分,上麵再給先生些俸祿,了做補足。
他擠開眾人往村中走,還叫喊道:“帶我去私塾裏麵。”
這幾句話讓劉老爺十分尷尬,劉老爺自己就是一位舉人,比先生這位秀才可要高出一個等級,原本劉老爺想著讀書人惺惺相惜,誰知道這個人一點麵子都不給自己,連一聲問好都沒有。
劉老爺比四十歲先生心氣要成熟些,也沒什麼不悅之色,將先生的事囑托下來,自己就回家了,從此之後,這位劉老爺從未來過私塾。
私塾裏的一切供應之事都是交給了村中一位五十多歲的長者,每月按照先生的需求去置辦一次東西,然後從衙門領取供應給私塾的五兩銀子用來給這位先生從縣城帶一個勾欄裏麵的女子回去。
如此下來,先生的名氣作風讓的井田村民十分不滿,但這一切都沒有表現出來,麵子還是要給的,裏子大家就不太給了。
這位先生在村民眼裏算是識趣,每日都在私塾裏麵呆著,從沒有在村裏麵走來走去,指手畫腳,村民自然少翻了些些白眼,不過私底下還是開始叫先生為“破爛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