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禹治水(1 / 2)

卻說軒轅在倉頡的輔佐之下,大力推行文字,人族文明開始了極為昌盛的發展,人族氣運也是水漲船高。軒轅在位一百八十年後終於功德圓滿,在泰山之上將共主之位禪讓與他的孫子顓頊,自身也功德圓滿證就至人之位,回歸火雲洞鎮壓人族氣運,倉頡也借此功德斬去善屍成為準聖回到了蓬萊島。

自此,三皇時代正式結束,五帝治世的格局也正式開始。自顓頊開始直到帝舜繼位,四位人族共主相繼出世,前三位功德圓滿之後也是入駐紅雲洞,不過並未證就至人尊位,不過斬去二屍的修為,此時在位的人皇正是帝舜。卻說舜帝在位之時,洪水肆虐大地,人族備受洪水之苦但卻無能為力,加之還有諸多妖魔借助洪水泛濫之際屠殺吞噬人族,舜帝為了解決這一災難,在人族之中遍尋英才,最終舜帝尋到了鯀。

鯀乃是顓頊的後人,早年間也曾拜入仙家門下修習,機緣巧合之下更是得到了一塊息壤。在被舜帝任命治理洪水之後,鯀就以息壤鑄造堤壩來抵禦洪水。此舉一開始卻是起到了作用,肆虐的洪水被阻擋在了人族領地之外,且隨著洪水的增長,由息壤鑄造的堤壩也是隨之增高,舜帝大為滿意,對鯀多加獎賞。

而就在此時,蓬萊島上,太極宮中,青羽高坐雲床之上參悟大道,忽然心神一動,而後微微一笑,開口喚道:“童兒何在?”侍立一旁的玄陽上前一步道:“老爺有何吩咐?”青羽道:“去將你大師兄喚來。”玄陽行禮稱是,而後就前去尋找六耳。

片刻之後,六耳來到太極宮中對著青羽行禮道:“弟子奉命前來,不知老師有何吩咐?”青羽道:“六耳,你入我門下也有萬載,如今卻仍是大羅圓滿之境,可有怨恨為師?”六耳聞言大驚,連忙跪倒在地道:“弟子不敢,弟子出身低微,得蒙老師看重方才能有今日,安敢有此想法?”青羽笑著將六耳扶起道:“你這癡兒,為師何曾怪罪與你。你乃混世四猴,天生跟腳不凡,但奈何心性跳脫,為師讓你在這島上苦修萬載歲月,也是想打磨你之根基,如今機緣已至,特命你前去尋找。”六耳這才放下心來問道:“不知是何機緣,還請老師指點。”青羽道:“當年道祖在紫霄宮中與我等說道,人族當有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如今三皇歸位,五帝卻仍尚缺一位方才圓滿。你此番便前去人族尋得這五帝之中的最後一位收入門下,好生教導,助其完成大業,到時自有你之機緣,你可明白?”六耳恭聲稱是,而後便離了蓬萊島前往人族部落探查。

卻說六耳來到人族之後,隱去修為化作一個尋常的人族男子,在諸多部落遊曆,一路上也見到了不少天資不俗之輩,但卻未曾有一個讓其滿意的,之前孔宣與雲霄所收的弟子他都看過,皆是絕世之資,他身為大師兄,自是不能落後。直到他來到夏後氏卻是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但六耳沒有急於現身將其收入門下,還需好好觀察一番,評判一下他的為人品性方能決斷。

六耳看重的那個人正是鯀的兒子,名為禹。卻說鯀治水有功,被舜帝封於崇地,禹作為鯀的兒子,對於治水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但他並不認同父親的做法,認為這樣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多向父親表明自己的看法,但卻被屢次訓斥。心情憤懣之下,禹離開了部落,開始四處遊曆起來。

一路上,禹看到了不少原本被鯀治理過的地方又再次發生水患,雖然影響還不是很大,但他愈發鑒定了自己的想法,並不斷的用自己的所學幫助著人族,這一遊曆便是十年,六耳也就這樣跟著禹走了十年,終於確定了禹就是自己想找的人。

這一日,禹剛幫一個小部落梳理了他們部落周邊的一條河道,正要動身前往下一個部落之時,卻是突然看到一隻猴子突兀的出現在麵前,禹雖然身負修為,但卻是連仙道都未成就,自是直到自己打不過麵前的這隻猴子,隻好躬身行禮道:“小子拜見前輩,不知前輩有何指教?”六耳嘿嘿一笑道:“俺看你根骨還不錯,欲收你為徒,跟我走吧!”說著抓住禹的胳膊,鬥轉星移間禹就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連忙對著六耳說道:“多謝前輩厚愛,但小子還有要事,望前輩放小子離去。”六耳笑道:“這可就由不得你了,我在這裏布下了陣法,準聖之下休想破開分毫,你還是安心跟著我修行吧。”這陣法乃是六耳特意找雲霄為自己推演而出的,以雲霄的陣道修為,堪稱聖人不出,無人可破。

禹也明白了眼下的狀況,隻好按下心思跟著六耳開始修行。不過,後來在得知六耳乃是人族聖父青羽道君的弟子後,禹隻覺得天上掉餡餅一般,倍感驚喜,也由原來的不情不願變得真心實意的將六耳當作了自己的老師。

就這樣,大禹在六耳身邊學習了十年,在六耳的教導之下,禹不僅修為大進,成就了天仙道果,對於洪荒大地的山川之勢以及治國理政之法也是精通無比。而就在禹沉浸其中之時卻是突然被六耳喚去,隻聽得六耳道:“如今你也算學有所成,也是時候回去了。”禹聞言雖有些感傷,但也聽從了六耳的吩咐,收拾了一番就下山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