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住店(1 / 2)

明朝成化十五年初春,河北遵化縣境內的官道上,一輛馬車在徐徐前行,趕車的是個三十出頭的漢子,膚色黝黑,額下蓄有短須,身穿的圓領窄袖衫。此時節寒冬雖過,迎著馬車吹來的風仍是帶著十分透心的涼意,這漢子穿著單薄,不但未見寒意,額頭還有微微汗珠。

“舅舅,口渴嗎?飲些水吧?”稚嫩的女孩聲從車廂內傳出。

“玥兒,舅舅不渴,你餓了吧,再有一個時辰就到前麵的福泉鎮了,到了那,咱們就可以在客棧打尖吃飯了。”那趕車的漢子笑著答道。

一隻白嫩的小手掀開了馬車廂的布簾一角,“嗯恩,我還真是有些餓了呢”,一張稚嫩卻不失秀氣的臉露出來,這個叫玥兒的女童穿著紫色的襦裙,年齡在八九歲的樣子,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格外惹人注意。

“嗬!你這孩子!等到了遵化,讓你舅媽給你下廚做她最拿手的絕活——八寶桂魚!”

“嗯,那可太好啦!”舅甥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起來。

這漢子名叫金誠,自幼習武,現在在遵化縣衙當捕頭。小女娃叫張玥,乃是金誠大姐的長女,今年剛滿九歲,家住在河北興濟縣,前陣子金誠去興濟縣辦案,順便去看望姐姐、姐夫,見姐姐金氏平日忙於照顧僅五歲的二兒子和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小兒子,對這個大女兒反而疏於關心。而姐夫張巒是縣學的秀才,整日忙於學業,更無暇關懷女兒。

金誠看那小張玥機靈可愛、討人喜歡,便以他與妻子無所出為由,提出讓張玥寄養在他遵化縣的家中。張巒夫婦本就重男輕女,對女兒一貫不甚重視,自是欣然同意了。舅甥二人離開興濟縣已趕了四日的路,一路上都很順利,還有兩三日就到遵化縣了。

舅甥二人正閑聊著,官道後麵突然傳來了一陣吵雜的馬蹄聲,轉眼就見幾人騎著高頭大馬飛馳到馬車旁邊,張玥扭頭觀望,隻見為首一人身材高大,長相彪悍,滿臉絡腮胡子。緊隨其後的第二匹馬上竟是個七八歲的男孩,衣著華麗,氣質不凡。男孩後麵幾人都是隨從的裝扮,緊緊圍護著這個男孩。為首的大漢壓住馬頭。轉頭對金誠拱拱手,用生硬的漢語說道:“這位兄弟,請問這裏到福泉鎮還有多遠?”

金誠也拱拱手還個禮,“沿著這條官道一直向東走,不出一個時辰就到福泉鎮了!”

“呃,多謝!”為首大漢轉身對身後的小男孩極為恭敬低頭說道:“小主人,咱們還是再趕一趕,到了福泉鎮再歇一歇吧?”

男孩微微地轉頭看向金誠和張玥,許是同齡人的關係,張玥此時也正好奇地望向這個男孩,這男孩雙眼極為有神,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高傲,男孩隻瞟了一眼便轉回頭,瞧也不正眼瞧那絡腮胡須漢子,鼻子裏輕“哼”了一聲,便熟練的催馬前行。其他騎馬漢子趕緊跟上,馬蹄揚起的一陣沙塵,片刻間便沒了蹤影。

張玥愣了一下,輕笑一聲,“八成是哪家的富貴少爺出城遊玩吧。瞧他那盛氣淩人的樣子!”

金誠眉頭微皺,略有所思,“看他們的身形和說話不像是中原人,那男孩騎得馬貌似平凡,其實是萬裏挑一的千良駒,駕馭極難,想不到這男娃小小年紀,騎術竟如此熟練。”

“舅舅,不愧是河間名捕,觀察入微呀!”張玥眨了眨眼睛笑道。

“你這孩子,又取笑舅舅,什麼名捕!天不早了,坐穩了,舅舅要加快速度了,要不天黑前到不了福泉鎮了。”說完揚鞭催馬加快了趕路。

天將黑時,金誠的馬車到了福泉鎮上,在鎮上的福來客棧住下了。福泉鎮已屬遵化地界,而金誠又經常辦案經過福泉鎮,與客棧掌櫃早已熟識,掌櫃專門在客棧西北角較偏卻很安靜的位置收拾出兩個房間,安置舅甥二人。

張玥隨舅舅在客棧吃完晚飯。二人便各回了自己房間,客房不大,收拾的很幹淨,房內除了床鋪,一個雙門的木衣櫃,還有一個小圓桌,張玥見時辰還早,便從隨身行李中,拿出紙筆、字帖練起字來。

張玥的父親有著正統的儒家倫理思想,認為女子隻要學好‘三從四德’就可以了,從未教習女兒讀書識字,倒是張玥的大伯父張岐思想開明,甚是喜愛這個侄女。

張岐飽讀詩書,尤擅楷書,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在張玥四歲時,他無心間教會侄女寫幾個字後,就直誇侄女有天分,此後經常親手教習張玥書法,直到張玥七歲時,張岐中了進士,入京做官,才中斷教習張玥書法,多年的練習讓張玥幾乎每天都堅持臨帖練字。

張玥在屋內小圓桌上研好墨,開始臨習帶來的字帖,不知不覺寫了有一個時辰,張玥覺得困乏,便收拾好筆紙,拿起木盆,打開房門走到客房院子中間的水井打水準備回屋洗漱,忽然聽見身後“啪”的一聲,像什麼東西撞到了門框的聲音,張玥愣了一下,轉頭一看,房門前什麼也沒有,便沒當回事,接完水後走回客房,回身鎖好房門,剛準備洗漱,突然間一股淡淡的腥味從房間中彌散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