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阻擊(1 / 3)

被稱為中丞大人的男子臉色一變,冷冷的質問道:“潘大人,你身為河陽縣縣令,未經陛下傳召,私自離開河陽,放著河陽的政事不理,卻在洛陽城中廝混,該當何罪?”

潘嶽沒敢起身,忙回答道:“中丞大人誤會了,下官此次來洛陽,乃是奉太傅大人之命,河陽政事,已托於主簿處理,請中丞大人放心。”

中丞突然笑了笑,道:“如此甚好,老夫身為禦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剛才的話也是職責所在,潘大人多多包涵!免禮。”

潘嶽這才直起身子,然後轉過身側立在一旁,道:“中丞大人裏麵請!”

中丞點了點頭,又看了看上麵“聚賢樓”三個大字,讚歎道:“好字!”,然後又問到,“可是潘大人所書?”

潘嶽連忙擺了擺手,道:“中丞大人說笑了,下官的那點道行,怎麼能寫的出這麼好的字,這是前朝太傅鍾繇所書。”

中丞歎了口氣,感慨道:“聚賢樓修建於魏武帝曹操時期,如今,樓還在,魏國卻不在了,物是人非啊!”

說完,也不和潘嶽客套,吩咐了收下,“你們在此等候,我和潘大人有要事相商。”然後徑直朝樓裏麵走去,潘嶽也轉而對少女道:“帶諸位大人上樓歇息,好生招待,不可怠慢。”

吩咐完畢,便趕緊跟著中丞往樓上走。

中丞步子穩健,氣息沉穩,沒有一刻停留,一口氣走到頂樓,潘嶽稍稍慢了一些,等他趕到頂樓時,中丞已經在裏麵站著了。

潘嶽見狀趕緊進屋,正要說話,卻見中丞背對著他,用手止住了他。

隻見他看著門後的一幅書法作品出神,那書法字跡端正,字體圓潤飽滿,右側赫然寫著“出師表”三個字。

二人沉默良久,過了一會兒,中丞才悠悠道:“潘大人將諸葛孔明的出師表帶在身旁,難道是很尊崇孔明嗎?”

潘嶽臉上陪笑,正要回答,中丞卻直接打斷了他,“這裏沒有其他人,你不必惺惺作態。”

潘嶽聞言,收起了剛才的那種謙卑姿態,臉上笑容消失不見,淡淡道:“尊崇倒也談不上,我隻是欣賞他的魄力而已。”

中丞點頭道:“他對劉備、對漢室的忠心,確實是我等臣子的典範。”

潘嶽話鋒一轉,冷笑道:“忠心不假,隻不過也是愚忠罷了,以他經天緯地之才,想要奪取天下,並非難事,即便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也需知曉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卻偏偏抱著那扶不起的阿鬥不肯放手,最終也沒能救得了蜀國,白白浪費了一身才華。”

中丞臉色難看,問道:“那潘大人的意思是,若他日我晉國出現為難,潘大人也要叛國投敵?”

潘嶽並沒有回答他,隻是譏諷道:“若下官沒記錯,中丞大人乃是吳國舊臣!吳國滅亡後才做了晉國的臣子!”

中丞一時語塞,繼而憤憤道:“我周處一生光明磊落,雖年少時為禍鄉裏,可後來改邪歸正,一生殺人無數,卻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吳國氣數已盡,吳主孫皓殘暴不仁,百姓苦不堪言,天下一統乃是大勢所趨,若戰爭一直持續下去,受苦的終究是芸芸眾生,而如今,天下初定,太平盛世來之不易,若有亂臣賊子心懷不軌,周處一定讓他們嚐嚐厲害!”

潘嶽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中丞大人忠心不二,下官倒是佩服,隻不過,周大人既然為禦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過失,想必也得罪了不少王公貴族,可曾為自己想過後路?”

周處傲然道:“既然是禦史中丞,又怎能不得罪人,隻求問心無愧便足矣,老夫如今已五十有四,已過知命之年,死則死矣,至於後路,那是留給那些貪生怕死的人的。”

潘嶽眉頭一皺,道:“周大人已過知命之年,可您真的知天命了嗎?”

周處輕蔑一笑,問道:“天命?什麼是天命?隻知道,盡人事,知天命,先把人要做的事情做好,至於天命如何安排,那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話又說回來,潘大人如今也是不惑之年了,又能真正的不惑嗎?就因為十多年前一篇《籍田賦》,被上司嫉妒使得你十多年不得升遷而對官場灰心,就因為刺史大人帶走大小姐你就要讓她的女兒跟在你身邊出生入死,安仁,你何時變得如此鐵石心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