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意動(2 / 2)

“爹爹是在想新法的一部分弊端其實跟提出新法的王介甫自身缺點有關吧?看來蘇遠承淩誌二位大人今日所言讓爹爹很是意動!”一直默不作聲的趙煦突然打斷神宗的自言自語。

在趙煦看來,王安石的某些想法超越了大宋的社會現實。如他認為:“今公賦祿與之,即不為餘人侵牟,而又不至枉法害事以取賂矣。”

王安石認為給天下官吏以充足的俸祿就可以杜絕賄賂請托、枉法受髒等弊端,這對此時的封建官吏來說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又比如,王安石主張改革吏治,以期“自此善士或肯為吏,善士肯為吏,則吏、士可複如古,合而為一。吏與士、兵與農和為一,此王政之先務也。”

王安石竟然試圖恢複古代士吏合一的製度,顯然是不可能的。王安石隻看到變法能帶來的富國強兵的一麵,而忽視了為達此目的需要付出代價的一麵。他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要把自己的理論和設想變成現實,而無暇顧及人民的承受能力。因而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必然喪失百姓強有力的支持。

王安石任人唯己,為了推行新法,采取了極端的用人措施,即以新法為標準,讚則用,反則貶。如劉敞因“論新法不便”“安石怒摭前過,斥通判泰州,以集賢校理、判登聞檢院、戶部判官知曹州”。

在趙煦看來,適度的采取這種方法可以打擊反對派並增強改革派的力量,但王安石卻沒有把握這個度,對於意見相左的建議全盤否定,致使改革派孤立無援,甚至內部也離心離德,陷改革於困境。

王安石不惟任人唯己,還存在獨斷專行的傾向。王安石把一切異議斥為流俗,使一些對新法持善意批評態度的人離開了改革派集團,如歐陽修“及守青州,又以請止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

這樣一意孤行必然致使新法在執行過程中紕漏百出,流弊甚廣。

趙煦巴拉巴拉的說了很多後世對於王安石的一些評價。這些評價神宗是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聽到,乍一聽就感覺耳目一新,仔細一想發現非常有道理。

“在孩兒看來,王介甫的改革措施確實可以讓我大宋朝廷擺脫積貧積弱,但其中一些舉措隻能適用於一時並不能適用一世。依孩兒所想,變法革新求的是變是新,隨著時間推移,王介甫新法中的部分內容已經不合時宜,那這部分新法就應該修改,做到與時俱進!”趙煦神色鄭重的總結道。

“煦兒,你可知在王介甫新法的基礎上繼續改革新法要冒著多大的風險?”神宗神色嚴肅的對著趙煦沉聲道。

“爹爹難道還要學王介甫那樣雷厲風行的推行新法嗎?”趙煦眨眨眼,揶揄道。

“這次,我們來試試你說的溫水煮青蛙吧!”神宗同樣眨眨眼,咧開嘴笑著道。

趙煦一聽此言,也笑得雙眼咪成一條縫。一旁的陳光看著這父子倆的笑容打了個寒顫,腹誹道:“這父子笑的,真像一大一小兩隻偷了雞的狐狸!”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8066/502978044.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