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趙煦為自己的靈機一動暗自開心的時候,陰謀的腳步慢慢向著整個變法派及神宗乃至整個大宋王朝逼近。
一場大雪,讓整個大宋北方的物資都陷入緊缺的境況。但因為有汴京城都市易司和二十三個邊境城市和大城市的市易務的存在,大部分的物資都有儲備,一時的緊缺總會度過難關。
但北方鄰國大遼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此刻遼國在位的皇帝是遼道宗耶律洪基,此時的遼國政治腐敗,國勢逐漸衰落。遼道宗耶律洪基並沒有進行改革圖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這時地主官僚急劇兼並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
本為遊牧民族的契丹族在這次大雪中更是受災嚴重,牧民們圈養的牛羊損失慘重。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製,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製的政治體製。
遼國南北兩院製是使得遼國昌盛的一大助力。在吞並燕雲十六州後,契丹境內的漢人人口數量超越了契丹人數量。遼太宗起初使用高壓政策,效果並不好。而後遼太宗提出一個治國理念,便是“因俗而治”,開創出“南北兩院製”的二元體製,南北兩院分別治理南部漢人和北部的契丹人,也可以理解為古代版本的“一國兩製”。
遼太宗是一個善於學習漢製的契丹皇帝。《契丹國誌》以及《遼史》等記載,契丹“公卿百官皆效中國,參用中國人”,遼太宗“詔晉文武眾僚,一切如故,朝廷製度,並用漢禮”,“兼製中國,官分南北,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國製簡樸,漢製則沿名之風固存也”。
遼國統治者根據南北部不同的生產力和生活習俗製定了不同管理辦法,讓國力強盛。甚至不少飽受遼國以外戰亂的漢族百姓主動遷移至遼境內,過起安穩生活。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南院治理下的漢族百姓通過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創造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北院的契丹族,雖有一代又一代遼國皇帝極力提倡漢化,但遊牧民族的特性又豈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這就是導致了遼國南院與北院一直以來的矛盾所在了。
南院百姓生活水平相對優越穩定,而契丹族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此次大雪,更是成為引發南院北院爭鬥的導火索。
這日朝會上,北院大王、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和南院大王、南院樞密使蕭峰為南院北院哪方應該獲得更多的朝廷支援激烈爭吵。耶律洪基為此頭疼不已。
眼見雙方馬上要上演全武行了,耶律洪基隻得出聲製止道:“爾等作為兩院大王,如此這般成何體統。”
見兩位大王停止爭吵了,耶律洪基繼續道:“我大遼現在財政困難,提供的支援相對於我大遼如此廣大的地區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陛下,南方宋國和夏國的歲貢是不是到了該催收的時候了?”隻見耶律乙辛眼珠一轉,對著耶律洪基提示道。
“陛下,耶律乙辛說的對,南方宋國及夏國的歲貢隻要及時足額上繳我國,我國必然可以安穩度過這次難關,乃至整個寒冬。”南院大王蕭峰雖然不齒耶律乙辛,但也相當讚同耶律乙辛的提議。
“兩位卿家既然都如此提議,那就派人去宋國和夏國催收一下今年的歲貢吧。”耶律洪基為了眼不見心不煩,自然也對兩院的提議非常讚同。
遼道宗耶律洪基一直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如此解決辦法確實是正中耶律洪基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