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軍事思想初探(2 / 2)

趙無極頓了頓,仿佛在組織措辭,接著道“然後是盡可能給親衛提供實戰的機會,讓他們兩個連每天進行對戰,進行戰術戰陣的訓練。接著就是要給親衛提供最好的裝備。最重要的是群戰還要拚治軍手腕,這要看你如何治理這支三百人的軍隊了。”

趙煦認真的聽著,越聽越是覺得趙無極說的有道理。戰爭其實是一場拚人、拚裝備、拚戰術、拚後勤、拚治軍手腕的群戰,是綜合實力的較量。一直到今天的比武結束,趙煦都沉浸在對趙無極這句話的感悟當中。

“今天的對戰先進行到這裏,明天進行前七十五名之間的對戰,大家今晚回營房好好休息,準備明天的對戰。”劉猛對著親衛們宣布道。

一直回到慈元殿,趙煦都在思考治軍的問題,雖然擁有著比這個時代的人多出的一千年的視野,但論起治軍還有領兵作戰這樣的本領,此刻的趙煦無疑還是小白。

趙煦突然又想到堪稱曆史最強軍隊之一的嶽家軍。早期的嶽家軍都是東拚西湊起來的,雖然後來不斷有正規部隊加入,最終使編製一直維持在10萬人左右,但因為農民起義軍原本是打遊擊戰的,基本上沒多少戰鬥力。裝備差不說,人員也參差不齊。

另外,嶽家軍裏帶兵的將領,除了張憲、王貴幾個有限的老部下以外,絕大部分都是後來才加入嶽飛的隊伍的。大將牛皋,他是被朝廷調撥到嶽家軍裏邊的;楊再興原本是曹成的部下,兵敗被俘,才成了嶽家軍的大將。

按理說,這麼一群魚龍混雜的人,長短不齊、想法各異,應該打敗仗才對,但他們組成嶽家軍以後,怎麼就百戰百勝了呢?這完全得益於嶽飛的領導有方與嶽家軍的嚴格訓練。

而嶽飛的領導有方又主要體現在哪呢?嚴明的軍紀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應該是形成的“不看過程隻看結果”這樣的規矩,趙煦想道。這樣的規矩其實是在鍛煉軍人的抗壓能力以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更是在貫徹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

在戰爭當中,隻講結果不講過程,失敗了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優秀的士兵不找借口,優秀的將領不聽借口。看上去這種方式非常極端,一點兒人文精神也沒有,但真正殘酷的戰爭一旦到來,也隻有這種軍隊才能打勝仗。

想到這裏,趙煦的心裏就稍微有點譜了。不禁在心裏道,我要訓練出絕對服從我的軍隊,我要讓他們做到:“不管我讓他們做什麼,不管做起來難度如何,隻要絕對服從——不找任何借口,所有心思放在完成任務上。”

趙煦此刻越想越是心潮澎湃,他已經在幻想著他將率領這樣一支絕對服從的軍隊在戰場上百戰百勝的輝煌景象。

然後,暢想完畢,趙煦在紙上列出鍛煉親衛抗壓能力和毅力以及灌輸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思想的一係列措施。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8066/508841936.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