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巴陵舊事(1 / 2)

劍心通。

四個大字,用筆鐵鉤銀劃,線條剛勁有力,體勢開張飛動。一股滔劍意撲麵而來,氣魄雄強而峻朗舒峭,卻不失拙意。筆鋒如錐畫沙,似要斬斷地萬物,霸悍之氣藏於水墨之間卻不露一絲痕跡。如草蛇灰線,伏脈千裏。劍意若動,山河崩碎。

李牧羊心中驚駭莫名,這是何等手筆?劍氣竟然如此淩厲。蟬鳴三劍與之相較,幾成稚子手中玩具。忽然間,聽見一聲悠悠聲音響起:“牧羊兒,倘若此刻你能聽見老朽這段話,那便意味著你已看破聽雨樓玄機。倒也聰慧機智,不負老朽所望。”

頓了頓又道:“你眼前這四十九道劍氣號稱劍心通,來自於大衍學宮藏經閣最深處。數百年來,從無一人修成,因此早已被人漸漸淡忘。那日,老朽見你背負一劍,甚是詭異,故而留下此卷。一者看看它是否與你有緣,二者權當師生告別之禮。”

聲音溫潤儒雅,正是聽雨樓主人申屠知元以術法所留,漸漸淡不可聞。

李牧羊心中一暖,神色複雜,恭敬施禮道:“多謝先生。”

隨即目光一掃,朝著四個大字下方字瞧去。隻見字字閃耀清輝,劍氣盤旋鼓舞,分外神異。細看那第一段文字,似乎是在講述一件奇妙往事,情節跌宕起伏,描述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

玄古曆八百九十三年春,澹台子京謫守巴陵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劍氣樓,增其舊製,刻先賢今人劍訣於其上。屬予作序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豫靈一湖。銜遠山,吞洛水,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劍氣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把酒臨風。

夜醉,登斯樓也。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水,水光接。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遂而歌之,詞曰:“明月出東山,流光斬人間。渺渺兮予懷,望鐵劍兮一方。”

是時,忽有所悟,正襟危坐而問己曰:“流光何以斬人間?”

自答曰:“漁樵江渚之上,駕一葉之扁舟。寄蜉蝣於地,羨洛水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然地之間,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請人間共適,請流光共斬。”

餘大喜而笑,曰:“劍者,心之刃也。地洪荒,玄機無盡;世間萬物,莫不為劍。故,一草一葉,一花一木,一沙一石,一水一露,一顰一笑,一悲一喜,一一地,一星一月,一餐一味,一光一燈,一風一雨,一雪一冰。皆可成劍也。地不仁,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誌。洪荒蒼茫,命如紙薄,須有不屈之心。是為,劍氣通者也。”

大醉而眠,不知皓月之千裏,不知東方之既白,不知一劍斬落豫靈湖。

※※※

李牧羊一字字默誦完畢,心中劇震,不曾料到這劍氣來曆居然如此傳奇:一名文官記錄劍氣樓盛事,大醉後觀湖賞月,悟出鍾地靈氣、攬人間煙火的至強劍訣——劍心通。

遙想當年,劍氣樓巍然屹立,豫靈湖浩浩湯湯,洛水無窮,清風徐來,明月齊飛,千裏劍氣如虹,斬開滔水浪。那等盛況,著實令人神往。

李牧羊沉吟良久,隻覺這段往事記錄暗含無數玄妙至理,卻仿佛還隔著一層淡淡的朦朧窗紗。雖可見屋內燈火通明,卻始終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讓他心中突生瘙癢難耐之意,目光一轉,往下瞧去。卻見那些密密麻麻的字隻是記載著諸多普通事物的特性,與那劍心通的修煉之法完全搭不上邊,讓李牧羊心中一陣失望和沮喪。

李牧羊隨意記下其中幾句,覺得也別有意趣,忽而覺得頭疼欲裂。心神一陣搖曳緩緩離開識海。隻留下那萬丈書卷散發著淩厲劍氣,巍然聳立,靜默無言,訴著玄古曆時代的傳奇往事。

起來在識海內耗費了不少時間,而實際上卻隻在心神轉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