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信區間 8(1 / 2)

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加入“光通量暖房”的研究,巴然在送走Barry後,獨自進行“巴然暖房”深度研究時,常常會想這個問題。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混沌理論依舊適用,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太多未知因素。

加入“光通量暖房”課題組之前,巴然還一直在另一個領域苦苦摸索著。盧方敬教授的“高密度信息通信技術”課題組在“曙光”計劃啟動兩年後解散,盧老研究員最後不得不麵對殘酷的現實,自己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自己的理念已經跟不上當前的需求。在課題組解散之前,盧教授語重心長地對大家:“好好活下去,替我見證奇跡的發生。”

那晚,吳蘭表現得比巴然還要難過。巴然其實在內心暗自高興,之前他還一直想要找出合適的理由,好離開目前的課題組,現在倒省去一番心力。可是自己接下來要去哪裏,還沒想好,實在不行,就讓準嶽父給幫忙找找關係。

“可用,通用,實用。我們做的這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吳蘭念著U的口號,發出感慨。巴然將她抱住,一聲不吭。其實,隻有吳蘭這種解決基礎需求的人,才有時間喟歎,生活在農場或者工廠底端的人,早該沒了精神層麵的追求。

可是,當他真正加入到基礎工程中心以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認知並不正確。發出那番喟歎,隻因為她是吳蘭,無關乎身份地位以及背景。

基礎工程中心的日子,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得心應手。巴然最初的兩年時間隻不過是周而複始地畫圖,給上級領導畫圖。即使他最開始被招進基礎工程中心地原因就是超強的結構設計能力,但他不願就此平庸。看著同一個研究所頭發花白依舊在作圖一線的同事,他不禁有些懷疑自己的初衷。也沒什麼不好,熬到三十出頭,分配生育指標,跟吳蘭過上普通的生活,等著其他人建設出更美好的未來,自己坐享其成。巴然在休息時會給自己規劃出這樣一番願景。

在研究所待了快一年時間,Null便出現在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中。Null來之前,吳蘭曾經提過,會有一個時候的玩伴去基礎工程中心。

“嗯?青梅竹馬?”巴然開著玩笑。

“算是看著長大的弟弟吧。這幾年他們家主要開展援助工作,也就沒了太多交集。是個有分的孩子,替我照顧他一下。”

巴然滿口答應,然而很快他就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能力照顧到Null,因為沒過幾個月,Null的分便在基礎工程中心嶄露頭角。有了自己的課題,並分出了獨立的工作室。很多人都看在眼裏,心中滿是嫉妒。Null跟巴然想象中的才不太一樣,在他想象中,才應該一半是極高的智商,一半是癲狂的態度,兩者兼備才能塑造出完美的才。比如,麥克斯韋一樣會喜歡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人,達芬奇愛留戀停屍房等。Null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像普通人一樣,待人接物雖然不似那些專門玩弄心術的人縝密,卻能讓人忽略他出眾的智商,換句話,他表現得沒有才所應該具有的特質。不對,他有一個特質,他走路的時候步幅很一致,每一跨都在50左右,人群中很是顯眼。

“步幅一致好做一些基礎的丈量工作,比如我可以計算出基礎中心大樓和U研究總部之間的距離,從而思考老一輩人在設計上考慮的能量分布。”Null曾經這麼解釋過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