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父母我出生於一九八二年的二月二十六號。大概時段他們都記不清楚了,所以我稱骨算命都算不成。嗯這些老人是不是有點搞笑過頭了。
不過我聽我出生的這個時節不太好。正是玉米已經吃完而麥還收不成的時候,這叫青黃不接。大概是我出生的時段決定了我終生福祿淺薄。每個麵相先生都告訴我:“你為人忠厚,重感情講義氣人緣不錯但是不聚財”。這句話也許是真的,一個人一座城一忽悠也許是假的,但是幾個人幾座城都拿同一句話來忽悠那就值得相信一點點了,畢竟四十來歲了卡裏沒有一分錢,口袋裏隻有八百五十塊錢。幾位大師把我從十八歲算到四十歲簡直分毫不差,要他們無過人之處鬼都不信。
聽我出生的那一年我們家豎了房子(瓦房),我奶奶(阿嬤:彝語)就過世了。我爹十六歲的時候我爺爺(阿波:彝語)就過世了。我爺爺過世後我爹就欠下了一些債,每年年底都會有人來要債,我從到大也都是在這種環境裏長大的。
我媽是個護士,以前在板橋幕補村做赤腳醫生。
特殊時期唱唱跳跳的我爹跟我媽就認識了,然後通過我大姨爹牽線請媒人去媒然後他們就成了我爹我媽。
我大姨爹就厲害了是戈丫村的叫“王抖”後來學了彝族墓師(就是彝族的喪葬師陰陽師),他們家白米白麵都吃不完肉都吃生蛆扔了。簡直把我們朋友都饞哭了,去他們家很舍得弄給你吃,但是我們幾年都去不了一次,因為他們家搬到以土村後路太遠了。
可惜不在世了。他們墓師剩下的人不多了:他有個徒弟叫黃撓是我們堂姐夫;還有我們同學的爸爸名叫阿兵,他兒子叫佟國筆;還有一個是我們同學叫毛炳財是最年輕的墓師了。他們是我們族裏懂得彝文最多的人才,不光能還會寫,是典型牛逼plus。
我媽有姐妹三人:大姨媽叫陳煥娣,嫁在戈丫後來搬去以土村了;二姨媽叫陳美娣嫁在普魯村,她們家孩比較多生活條件比我們家好一點點也好不了多少。不過你去她家都要把最好的翻出來煮給你吃掉。我時候會問我媽:“我三姨媽嫁在哪點”?她:“嫁在地安”我:“麼我咋不認識”?後來長大了才明白。
我隻有一個大舅,他們家條件稍微好一點點。他們家就厲害了給我生了五個表姐一個表哥。大表姐的兒子跟我同歲叫毛老興。我時候不愛去我大舅家,那個叫毛老興的跟我二姨媽家兒子叫楊改良的會合夥打我,我經常被他們打哭。我沒有他們硬紮打不過他們。還有就是要回來的的時候我外婆就跟我媽坐在後麵的山上哭,我外婆搞笑的很,我跟我爹去她們家她都會哭著送我們一截路,有點煩人,又有點可憐。
其實聽我們家的債在我還沒有出生以前是還清了的。我爹是石匠,農閑的時候出去砌牆掙公分掙錢,我媽忙家裏做生意,跟我另外一個大媽(伯母)到貴州買麻,買豬過來雲南賣,那個大媽也是我媽的姐姐如果不是嫁給我堂大爹我們應該叫她姨媽,我媽叫她“伢子四姐”也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