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小小這兩年和鄭雲娘關係還是很不錯的,連帶著他們幾隻鬼王都略有交情。

其實修真者並不專門抓鬼,鬼修其實也算修真一脈,古時候也有不少修真者隕落時保持魂魄不失,就轉向鬼修,也是一種選擇。

而神道本質上其實和鬼修相似,都是失卻肉身,隻不過神道大多是被官方認可,有法則的認證證書,所以可以吸收信仰之力修煉。事實上大部分宗教的神,都是指這種能夠吸收信仰之力的存在。

神仙神仙,事實上神和仙是有區別的,修真者也即修仙者,飛升成道為仙,和神屬於兩種性質。這從《封神演義》上可以看出來,封神榜對於仙人來說,並不是好事。大家為了不上榜,反目成仇,殺得亂七八糟。總的來說,仙是不願意成神的。

這在木小小覺得可以理解,要她也不願意失去身體成為飄飄類的。

鬼修如果修煉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吸收信仰之力,有條件的可以找門路獲得一個官方認可,沒條件的就想法子讓民間建寺,這就是非官方承認的,因為沒受什麼正規培訓,往往急功近利,就出現什麼人祭啊娶新娘啊之類的事情,往往會被正義力量幹掉。

信仰非官方承認的鬼神,稱之為“淫祀”,哪怕你沒幹什麼壞事,還做好事,但沒有官方認可,就屬於非法營業,是淫祀,意為“非所祭而祭之,謂非所當祭之鬼而祭之也”。

最初的時候,佛教也被稱之為“淫祀”,因為佛是外國神。六朝之前,佛教在中土多為士人認為“佛,外國之神,非諸華所應祠奉”之淫祀。後來佛教獲得官方認可傳教,這才得以入駐。

華夏自古以來,官方對於宗教就非常慎重,這和“君權神授”傳統有關,神權也是雙麵刃,比如就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就有白蓮教,就有太平天國,這些都是雙麵刃,所以統治階級對於神靈的認證,也是非常謹慎的。

想要成神,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鬼神受限於沒有本體,往往需要載體,比如神像啊,比如寺廟啊,比如天材地寶啊,像木小小看的小說裏住在戒指裏的“老爺爺”,都有這個弱點,不能離載體太遠,越遠力量越弱。這也是神和仙最大的區別,仙是追求“逍遙”的,都跑不遠,逍遙個屁。

所以仙和修仙者,隻有萬分苦逼沒有法子的時候,才會選擇神道或者鬼修,甚至如果能奪舍,都不會選成神或者鬼修。這也是大家為了不上封神榜,打得天昏地暗的緣故。

雖然仙道不至於歧視神道,但神道肯定羨慕仙道是必須的。本質上仙道是探求天道法則的無神論者,至於道教的神靈,某種意義上來說,隻是道家對自然對天道對法則理解後的具現化寓意。象征意義比喻意義更大一些。

鄭雲娘等鬼王,因為多少都和修真者有關,所以算是修真係的鬼修而不是神靈係的神道,事實上在現代這個無神論的時代,也不可能獲得官方認可,無論上界的冊封還是世俗的認證,都木有,這個時代算是神道的苦逼時代。唯有自強不息,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哪怕是官方認證的寺廟,那啥,都成旅遊區了。

這麼看來,華夏人本質上都是無神論者,大家都懷著一種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想法,壓根木有西方人那種虔誠。大家寧可信祖先。

“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西方的神說愛世人,對大家都愛,愛你也愛你的敵人,這當然不如祖先可靠,至少我的祖先肯定護著我不會護著我的敵人啊!”木小小很無辜的對某外教解釋:“打架也是自己人比較放心。”

你敢說你們的神靈不愛打架嗎?說謊。

外教:“……”

鄭雲娘等幾個鬼王,覺得西方世界宗教信仰還是比較普遍的,有意前往遊學。要說東方西方都有地獄冥界,東方有黃泉西方有冥河,總的來說,作為魂體,大家可能還是有可交流之處吧?所以木小小現在努力學外語,然後再教給大家。

鄭雲娘:“哎,倒也不是為了西方可能會存在的信仰之力,還不知道能不能吸收呢。主要是前些日子卜算出來的結果,如果真有難的話,避一避還是比較好的。”